又不是缺钱花,张继科为何嗜赌成性?
整个瓜吃下来,很多人都有一个疑问:你说这张继科,有名又有钱的,他干嘛要赌呢?
就是说按照惯常的脑回路,你得缺钱,才铤而走险吧?
而事实上,并不是人的所有行为都能时刻处于理性思维的支配之下,你说在他借钱赌博的一系列操作中,有没有那么一个瞬间想过后果的严重性——万一被揭发、万一还不上,那就身败名裂了,冠军头衔也救不了?
可想过也没用,好赌成性是瘾,就好像吸毒是瘾,隔不了一分钟便要刷手机是瘾,上瘾就是由不得自己,好像冥冥之中有一股巨大的洪流让身体进入某一种模式、把人推入某一个地方,难以回头,难以停止。
那么另一问题来了:他的赌瘾怎么来的?
1、乒乓界的“赌场风云”
首先,或离不开环境的“熏陶”。
在国内乒乓球界,张继科不是被爆涉赌第一人。
早在1995年6月,王涛、马文革、王浩等男乒球员在天津夺回团体冠军当晚,被蔡振华发现在酒店开房聚众打麻将,虽然没有赌博,但参与打麻将的四人在会上做出了检讨,并每人罚款五万元。
再就是上一辈的“乒乓王子”孔令辉,2017年5月,他被新加坡滨海湾金沙赌场追讨欠款45万新加坡元(约合232万人民币)。孔令辉随后回应,称与赌场有债务纠纷的是亲友而非自己。
事实是否如他所说至今未知,但正值世乒赛,此事已经造成了不良的舆论影响,所以孔令辉被暂停中国乒乓球队主教练职务,他本人也已淡出公众视野至今。
再就是张继科了。
2015年德国媒体爆料,张继科是年三月随队在德国比赛期间,曾偷偷离开酒店独自去往赌场。德媒还顺便爆出了一段陈年往事,说张继科早在18岁时就曾因为非法体育博彩被开除出国家队。
不过,在国内流传甚广的版本与之略有出入:张继科是在16岁离队、18岁归队,“涉赌”是他在16岁时犯的错误。
且民间版本中还有一些未经证实的细节,比如,是某乒乓大腕教唆张继科赌博,将银行卡借给他,并承诺“赢了对半分,输了算我的”,但当张继科果真输了钱之后,该大腕则反咬一口将其告发,才导致张继科被扫地出门。
不过咱们的价值观一向都遵循一个“成王败寇”,等张继科完成大满贯、成为万众瞩目的乒坛顶流之后,这段往事也被打上了青春叛逆的印章,不仅无伤大雅,还可在一定程度上作为渲染明星光环的一抹色彩,佐证他的桀骜不驯与不拘一格。
如上所述,真真假假,虚实相间,但乒乓球员们确实与“赌”字有着不解之缘。比赛压力大想要放松一下可以理解,但为什么偏偏倾向于这样的舒压方式呢?
我认为是这样:这些乒乓队员跟小镇做题家有几分相似,他们的人生打小就被植入了一条单一且陡峭的上升路径,那就是“靠成绩说话,只能赢,不能输;并且赢了意味着巨大的荣耀,赢与输之间堪称命运的两极”,只不过前者是“打比赛,拿冠军”,后者是“刷题考大学”。
这样的人生模式跟赌博难道不是很像吗?
都是以小博大,都对输的容忍度很低,都对赢有着很强的执念。当然赌博是更为easy的模式,都不用练习、不用分析对手,只需交出本钱即可,“小”与“大”之间的悬殊更大,且能在短时间之内就见分晓。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赌博就是他们自我人生模式的快捷刺激版,会让他们觉得似曾相识,又能提供自己在现实中辛苦训练多年都未必能求得的胜利奇迹,就像小女生幻想在偶像剧中和高富帅谈恋爱一样,当然舒压了。
而且能进国家队的,几乎从小就被冠之以“天才”之名,哪个不是被寄予厚望?所以一方面,他们会觉得,自己真是“人中龙凤、高人一等”,肩扛使命、能撬动天地,应该适配不平凡的人生;另一方面,家长、教练、领导、甚至全国人民的期望都如千斤重的压力,让他们喘不过气。于是,在一个现实之外的场域寻找奇迹、演练胜利的欲求就更加强烈了,“赌”自然就变成了忙里偷闲的上上选。
2、娱乐圈顶流的easy人生
可话说回来,张继科这几年不是淡出体育圈、逐梦演艺圈了么,不是应该乐呵呵地功成身退、享受另外一种人生才对么?
这就来到了嗜赌成性的第二大诱因——红利滚滚来的娱圈生活。
体育界长相还不错的男队员转战娱乐圈,通常都是立马变成香饽饽,更何况张继科的崛起与成名恰好赶上了饭圈文化,一大波迷妹把他当作自己的神啊!
钞票和各种吹捧滚滚而来,张继科很难不飘吧?这就好比小镇做题家寒窗苦读十二年终于考上了大学,发现晚自习也不用上了、美女帅哥也多了、考试也卡得不严了,这就仿佛久经煎熬、终于来到了极乐世界。
于是,只能一步一步向上爬的人生模式在这样的环境中会有新的表现方式:
一来,由茫然至空虚。
任务一个接一个地完成了,到现在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人生好像到头了,可我还这么年轻,接下来还有好几十年要活,我该干嘛呢?
后期张继科上综艺眼神越发迷离涣散或许就与之有关吧~~
二来,懒散到只想走捷径。
“努力抓成绩,只能赢,不能输”是一条很艰苦的路,且具有一定表演性,并非人人都能将压力与内在驱动力相融合,以至于他们在人生的开场耗尽了心力,到了区区三十来岁便开始后劲不足、身心俱疲,加上外部环境的宽松,也就很自然地选择躺平了。
很多人的未老先衰就这么来的。人与人相比,整体能量大差不差,只是有的人是均匀分布,有的人是大器晚成,有的人则是一鼓作气、提前“退休”,再也无法沉下心来去做点什么,而只想着捞点快钱、纵情人生,报复性弥补被训练与使命剥夺的青春。
所以你看,又是茫然空虚,又是急功近利,又是对欲望的不节制,主打“不劳而获、以小博大”的赌博当然会对这样的人具有致命吸引力。
再加上环境中或多或少的攀比之风,以及习惯了挣大钱、挣快钱进而对金钱缺乏敬畏之心,都会加重当事人对赌博的欲罢不能。
去年李易峰出事儿的时候我就说过(全面深度解析:李易峰为什么要去嫖?),浮躁的行业环境对于表面上的得利者来说也未必是真的有益。
如果分配机制不合理,偏向流量而不珍重劳动与创造的价值,那么那些不费吹灰之力赚了快钱的人转头就会利用大把的业余时间干一些有的没的,而非打磨技能;当他的创造力不能被激发、真实丰富的自我没有一个可供展示的舞台,而只能站在幻想搭建的高台微笑演出,那么那些“洪荒之力”终究会寻求一个见不得人的通道予以释放。
另外,传统的人才培养理念确实需要与时俱进了:
一方面,可别老强调“先苦后甜”“苦尽甘来”了,而是要让人在漫长的求学之路上感受到快乐,不然他必然会以自己的方式在苦与乐、松与紧之间寻求平衡;
另一方面,获得好成绩不应是为了获得“赢家通吃”的资格,被灌输“一劳永逸”只会让人越发傲慢与脆弱,一边无法停止追逐那虚幻的天堂,一边又难以接受幻想与现实的落差。最终只能一次次钻入好似理想地带的欲望陷阱,获取片刻欢愉。
作者:包法利小姐
关注我,在娱乐世界读人心、解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