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农业”什么样?快来看看奉贤的这家合作社→
“以前是3个老人200岁,现在是4个老人300岁!”谈到目前奉贤农业的劳动力结构,这样的一句话常常被提及。
改变,已在悄然发生。今年以来,一些“无人化”农机设备,相继亮相奉贤这块“试验田”,在水稻生产、果园管理等领域大展身手。它们的粉墨登场,或将真正催生农业劳动力结构“革命”。而随着“无人化”农机设备和人力结构的迭代改变,高产、优质、高效的现代化农业画卷也在奉贤缓缓铺展开。
“无人”收割机和传统收割机同台竞秀
“新老农民”迎来“接力赛”
夏秋之交,处于东海之滨的奉贤,频迎台风造访。正值早稻收割季,看天抢收,也是合作社每年这个时候的常态。
今年,位于奉贤区庄行镇的群超合作社,雨水间隙的抢收,因为有了两台“无人”收割机的加入,显得笃定不少。日前,该合作社就迎来半天抢收50亩的“重任”。只见农田中,三台收割机循环作业,定睛细看,三台收割机却大不一样,其中有两台的驾驶座上,竟然“空空如也”。
无人收割机与传统收割机同台竞秀,两位操机手,一位坐在驾驶舱紧张操作着机器,一位则站在树荫下“盯着手机”,“新老农民”仿佛也在这一刻迎来“接力赛”。当天在操作“无人”收割机的王汾兴就是一个25岁的小伙子。
通过一部手机控制“无人”收割机,极大程度减轻工业操作中劳动力的压力,降低驾驶员的疲劳度,在抢收的时候,可以实现不间断作业。就水稻种植而言,一年中劳动力最紧缺的就是插秧和收割季。“无人”收割机的加入,则极大程度上缓解了这种季节性用工荒。
农业,在变得更有科技感的同时,也改变了传统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印象,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年轻人的返乡热情。
“目前合作社无人农机的操作团队,都是不超过30岁的年轻人,这其实是一个伟大的创举。”群超合作社相关负责人顾永豪颇为自豪地介绍道,除了“无人”收割机,今年该合作社还试点了无人插秧机、植保无人机、无人拖拉机等。
目前农业的从业人员中,中老年仍占主力
随着无人化设备的加速推进,劳动力结构的更新势在必行。据介绍,近年来该合作社吸纳一批20岁出头的大学生,主要集中在农机维修、物联网平台指挥等。年轻人的加入,也将该合作社从业人员的平均年龄拉到了40岁左右,“这样的结构总体上是比较安全稳固的。”作为奉贤颇有名气的00后“农民伯伯”,顾永豪坦言,“希望更多年轻人,能够跟我一样回到乡村,加入农业当中。”
“无人”割草机等相继亮相
“无人化”农机催生现代化农场基建
除了人力结构的改变,无人化农机设备,也在催生着小田化作业向无人化农场的转变。
以“无人”收割机为例,其实设备也配备了一个露天的“驾驶座”,无人收割机每换一块田作业,都需要有人上去先坐一会,带着机器跑一圈。
这是因为,传统的农场,每块地的水平位置并不一致,需要有人提前去打点,以保证接下来的航路正常。这也成为无人化农场未来的一个整改方向。“未来,所有田垄都会取消。变成一个大田式的运营管理。无人收割机的转弯会更少,一次能收割更多的稻米。”顾永豪介绍道。
“包括无人拖拉机的使用,在技术上已经能够达到,但是因为不少合作社田垄间的转弯半径太小,导致设备无法正常作业。”区农业机械推广中心副主任顾艾节补充道。据介绍,除了在水稻生产领域,今年基本实现了全产业链无人化生产的实验,8月份以来,奉贤其他经济作物领域也纷纷打响“无人化”第一枪。
无人除草机
如今年8月下旬,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区农业机械化推广中心就相继在庄行的一家草莓园和一家梨园,试点使用了加装“天眼”的起垄机和无人除草机。在节省人力的同时,更高的作业效率,更精准的作业水平,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在试点之外,无人化农机设备的大规模推广,则在呼唤着更适合无人化的农场基建。
“目前,基于北斗导航的农机装备已从植保无人机、向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插秧机、穴播机等拓展,应用于耕整地、水稻栽植、田间管理、联合收割等农业生产环节。”顾艾节介绍道。
据悉,奉贤区已于近日成功入选2023年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接下来奉贤也将在庄行镇新叶村试点建设整制化无人农场2300亩。顾艾节表示,“随着无人化农机设备的应用推广,势必将进一步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转自:上海奉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