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急救如何“触手可及”
□首席记者 姚常房 通讯员 王勤丰 赵莉勰 方序
近日,浙江省嘉善县陶庄镇陶庄村卫生室旁,进行了一场创伤急救演练。
一名遭遇交通事故的村民,经过村卫生室两名医护人员的现场紧急处理后,被“120”急救车转运至嘉善县急诊医学中心。同一时间,另外两场急救模拟演练在陶庄镇卫生院内争分夺秒地进行,抢救对象分别是卒中患者和胸痛患者。卫生院门厅外,负压救护车正在待命,车上心电监护仪、除颤仪、吸引器等设备一应俱全。
此次创伤急救演练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与嘉善县第一人民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嘉善分院)主办的“乡镇急救单元和乡村急救哨点规范化培训班”结业前的一次练兵。
今年年初,嘉善县将陶庄镇卫生院作为乡镇急救单元,汾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陶庄村卫生室作为乡村急救哨点,逐步完善设施设备,制定规范流程。作为医共体总院,嘉善县第一人民医院派出优质师资队伍,对乡村医护人员进行实地培训。医共体背靠的“大树”,则是浙大二院及其国家创伤区域医疗中心。
“随着共同富裕和乡村振兴战略推进,提升县域急救医疗服务能力成为‘急诊人’的重要使命。嘉善县内不少村(社区)地理位置偏远,村民居住分散,急救能力较为薄弱。”浙大二院急诊医学科副主任、浙大二院嘉善分院副院长沈伟锋说,乡村急诊医疗服务体系不是一个孤立体系,是县域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体制机制上推进乡村急诊医疗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就是建设一个面向广大农村地区的连续性、整合型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全国急救资源主要分布在发达地区、大城市,农村急救资源不足。”浙大二院党委副书记马岳峰建议,建设国家级应急医疗救治中心,加大政策支持和政府投入,增加人员编制、设备设施和专项投入,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的医疗救治体系,逐步推动构建城乡融合的急救分级体系。
如何提升乡村急诊急救可及性?沈伟锋和团队的推荐路径是:做好县乡村急救资源纵向分级联动,现阶段重点推动发展县级层面上的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和创伤中心等急诊急救“五大中心”,乡镇级层面上的胸痛、卒中和创伤等一体化急救单元,村级层面上的胸痛、卒中和创伤等一体化急救哨点,在此基础上建设“乡村急救哨点—乡镇急救单元—院前急救—院内急诊—重症监护治疗”的县域“五环急救链”;“120”急救网点布局向乡镇延伸,在县域急救中心的基础上探索设置乡镇急救站点,逐步建立覆盖县域内各乡镇的院前急救网络。
沈伟锋表示,基本框架搭建后,提升急危重症的早期识别能力、常见急诊的初始处置能力和规范有效的急诊转诊能力,需要久久为功。这些能力与人力资源等要素密切相关,更与体系完整性和机制完善性有关。他呼吁,积极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强化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的责任、服务和利益共同体意识。“要有广阔视野,树立新发展理念,注重医防融合,与乡村公共卫生和突发事件医疗应急能力建设结合起来。”沈伟锋说。
医疗卫生人力资源是乡村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中的关键要素。沈伟锋说,当前,乡村医护人员既承担慢性病管理任务,也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急救技能偏弱,可以探索面向乡村医护人员的基础生命支持、创伤急救和儿科急救等标准化急救培训,逐步提高乡村医护人员的急救综合能力。
“科技创新和数字技术在推动乡村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互联网﹢医疗急救’等,但是这些探索要与所在区域的乡村建设规划和基础设施水平相适应,量力而行。”沈伟锋提醒。
上一篇:执业药师继续教育暂行规定征求意见
下一篇:成都东部新区探索慢病管理数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