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止血还是抗凝 团队精准评估化风险
本报讯 (特约记者齐璐璐 通讯员解君)患者同时罹患脑干出血和下肢静脉血栓,治疗时到底应该止血还是抗凝?二者治疗效果截然相反,治疗方案的制订直接关系患者生命安危,医生该如何抉择?近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泛血管疾病多学科(MDT)门诊就接诊了这样一位患者。
患者右下肢深静脉布满了血栓,右侧小腿肿胀严重,肺动脉广泛栓塞;同时,该患者1个月前刚出现脑干出血,症状还没有完全恢复。患者病情危重,并涉及多脏器,风险极高。
该院心内科张英梅教授、神经内科丁晶教授、血管外科董智慧教授、内分泌科李晓牧教授通过多学科会诊,决定通过为患者完善头颅MRI微出血序列及颅颈一体化动脉CTA检查,评估脑部出血情况及脑血管基础,精准评估抗凝治疗相关风险。
检查结果显示,患者右侧大脑中动脉长有小动脉瘤,脑干出血处于亚急性期,病灶主要局限于左侧桥脑,显示为出血吸收期改变。
在精准评估患者血管基础,并与患者家属充分沟通治疗风险后,MDT团队决定在密切监测凝血功能、严格控制血压的情况下,予以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经过多日的悉心治疗,患者的肺栓塞逐渐消除,各项指标逐渐好转,下肢肿胀也逐渐消退,原先脑出血导致的右侧肢体瘫痪症状也较前明显恢复。目前,患者已出院,在家继续休养治疗。
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导致中国居民死亡的重要原因。其中,以缺血性心脏病、缺血性卒中和外周动脉疾病为代表的疾病的患病比例正在增长,这类疾病均表现为不同血管床的同一类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被称作泛血管疾病。
泛血管疾病有着共同的危险因素,危害心脏、大脑、肾脏、四肢等重要器官。泛血管疾病概念的提出是对心血管疾病发生规律及其特征系统性的重新认识,借助多学科交叉、跨学科整合的研究和发展模式,革新了以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理念,从源头上预防血管性疾病的发生。与上述患者情况类似的患者不在少数,通过多学科诊疗、精准的评估技术,共同做出科学决策显得尤为重要。
上一篇:推动睡眠医学加速走向基层
下一篇:江苏:中医药健康促进突出治未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