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7的国产电影,注意,不是愚人节玩笑
有一部不少人期待已久的电影,执着地要在今年的愚人节(也就是今天)上映,提前释出的预告片也号称“接收到了来自宇宙的信号”,以至于很多人担心这是不是一个愚人节玩笑——它就是《宇宙探索编辑部》。
自2021年10月在平遥国际影展首映以来,就斩获无数“年度最佳”的赞誉,两年前豆瓣开分就是8.8的高评分。而后,《宇宙探索编辑部》在各个电影节、影展上也分别进行了多次放映,收获的评价也一直以高口碑为主,豆瓣评分至今维持在8.7的高分。
这当然让人期待值拉到最高。不过,这部电影到底怎么,它是否值得如此好评?科幻和喜剧两大类型也都不算新奇,电影还能玩出什么新花样?
本文几乎无剧透,可以放心阅读
01.
可以说是科幻版“1818黄金眼”
小时候,相信许多人多少看过《探秘》一类的杂志,听说过“九大奇迹”“黄金头骨”“百慕大三角”等惊奇而似乎难以用现有科学知识解释的秘闻。
后来,这些坊间传闻纷纷被揭开“神秘的面纱”,有的传说通过科学探测和数据分析证实了不可能,许多“民间发现”也被证明拙劣到近乎糊弄,比如“村民冷冻外星人”,多半是在冰柜里放着一个粗制滥造的人形塑胶制品。
虽然总被“辟谣”,大众也心知肚明可信度很低,可世界上总有许多科学无法证伪的未知区域,让人忍不住怀疑,“万一呢?”
《宇宙探索编辑部》的故事,就以这样的视角展开。电影用一种伪纪录片的镜头方式,讲述了一个题材上有点类似《走进科学》的故事。
电影主角唐志军由杨皓宇饰演,他曾在宁财神的情景喜剧《龙门镖局》里出演资深总镖头温良恭,有着一种天然的草根和喜剧气质。
唐志军在北京一个叫做《宇宙探索》杂志的编辑部上班,画风很像上世纪90年代的科学探秘类杂志,内容也多半是以猎奇噱头为主的地摊文学。不仅如此,杂志的办公室也很有90年代的风格,破败的装修,漏风的玻璃窗户,暖气也因欠费而被断掉。
整个杂志社处于摇摇欲坠的状态,不得不靠一些“探索宇宙”的愿景,试图获得一些小老板的投资来维持生计。“探索宇宙”的说法在很多人看来纯粹是扯淡和忽悠,可唐志军却当了真。
用现在的话说,唐志军就是一个典型的“民科”。不似那些使用着精密仪器、毕业于精英名校、建立在“扎实”的科学基础上的庞大科研团队;唐志军用的只有自己拼凑的、破旧得好像随时会散架的仪器装备,但他同样执着于探索所谓的“地外信号”。
唐志军常常试图把一些日常表面现象联系在一起,并想象一个“细思恐极”的宏大变化,听起来简直堪比“阴谋论”。老旧电视闪烁的雪花点,常人只会说是这电视坏了,可唐志军能从宇宙大爆炸开始分析,最后得出结论,“这不是普通的电视雪花点,这是宇宙诞生时的余晖”。但有意思的是,从他口中说出的时候,也带了几分浪漫。
要刻画一个“民科”很容易,可视角如何拿捏却非常微妙。很容易就把他们当作刻奇化的“他者”进行审丑,或是当作简单的“精神病”“妄想症”。这不仅是一种刻板印象,更容易加深对真正的患者的偏见;要不就把他们的行为奉若圭臬,认为这才是洞穿真理,而世间的一切都是虚无。
而《宇宙探索编辑部》可贵的地方,正是它描绘了唐志军身上那种“民科”的天真和执拗,并不加以道德评判,但也不过分美化。
他的吃穿用度极为拮据,只一门心思扑在探索宇宙上。甚至不惜变卖家财,只为了一个没多少人相信的民间传闻,就上路深入杳无人烟的中国西南腹地。一路坐着大巴车,踩在泥地里去找寻外星人的踪迹,《宇宙探索编辑部》的故事也就此徐徐展开。
题材、接地气的民间走访、伪纪录片镜头,都让《宇宙探索编辑部》的气质很像《走近科学》,但相比起来,电影并不是如后者那样,通过各类氛围铺垫渲染一个巨大的悬念再轻轻揭开,它更像是一个科幻版的《1818黄金眼》,通过认真刻画每一个鸡毛蒜皮的生活细节,来塑造喜剧效果。
认真对待每一件生活小事,是《1818黄金眼》能够打破自身“民生新闻”的圈层,受到广泛关注和好评的原因,亦是如此。有时候不需要什么大阴谋,生活中的种种人性幽微和无常巧合,就能形成巨大的黑色幽默效果。
宇宙探索也是如此,即使有再宏大叙事的主题和目的,可真正落地执行还不是一地鸡毛?市井和人间百态,才是生活的样貌。
02.
讨论科幻,其实还挺正经的
虽然分类标签带有“科幻”,但许多评论说《宇宙探索编辑部》不能算科幻片,只是一部喜剧片。
确实,如果从一种固有观念来看,《宇宙探索编辑部》似乎谈不上科幻味十足。这几年,国内科幻影视的工业化水平迅速提升,加之过往的像《流浪地球2》《三体》这样的“硬科幻”作品的大热,科幻这个词,在当下的语境里,说起来往往都是高科技、未来感、庞大工业这样的面相。
那么《宇宙探索编辑部》,是否只是简单地借用了科幻元素的外壳,实则只是用作电影中的搞笑效果,而无法被称为真正的“科幻片”?
答案是否定的。唐志军对于外星人的执着和探索,其实是对于“费米悖论”的实例演示。这是由著名物理学家费米在1950年提出的一个经典疑问:
“宇宙如此广博,智慧生命一定已经出现过数次;宇宙又这么古老,甚至足够一个掌握科学技术的物种进行扩张并遍布整个星系。然而,除了地球,哪里都没有生命的迹象,人类把这称为费米悖论。”
费米悖论在今天并没有定论。如果有地外文明的话,它们是隐藏自己,还是对地球人根本不屑一顾,亦或是根本用一套超出了人类现有社会理解范围的范式进行行动?这是“宇宙探索”能吸引无数人为之好奇且不断探索的深层原因。
只是,有科学家在用专业数据和精密仪器探索,也有像唐志军这样在用自己的“土办法”捣鼓的人。也许路径和装备不一样,可这种为未知执着和着迷的心情,却是一致的。
电影进行到后半段,如果像《走进科学》那样收尾,最后揭露一切只是一个偶然误会,或是一个大家不太了解的科学常识,难免会有虎头蛇尾的感觉。好在,电影并没有如此走向,而是试图去讨论“人类为何探索宇宙”。
科幻作家暗号在微博上评论,《宇宙探索编辑部》要讨论的议题其实在于,人类的探索,有时是为了“想看看自己内心能不能超越地球”。(微博@暗号大老爷)
他写到,“如果普通人的肉身不能用物理的方式去寻找地外文明的证据,那就只能用超验的方式去感受。”
电影展示了种种超自然现象,与其说只是仿照上世纪风格,展现各种“未解之谜”,不如说更像是一种表达,这世上仍存在人类无法用现有知识和科学解释的让人莫名的未知。
这也不难理解,如果只从技术出发去探索宇宙,那岂不就局限在技术里了吗?况且用人类的中心视角去看待其他地外文明,何尝不是一种傲慢?
许多科幻作品都有这样的讨论,比如《2001太空漫游》《星际穿越》《超时空接触》,最后“揭露”外星文明究竟为何这一谜题,都是用一种对超验感受的体验来展示。像唐志军一样,这些电影里人类探索宇宙的原点,常常是出于内心最真实的情感感受。人心虽小,但确实可以超越地球。
另外,如果仔细梳理和体悟,一些电影中看似喜剧效果的设定,实则也是对严肃科幻议题的讨论。
比如,影片里另一个主要角色,身上同样充满许多神奇现象的主角孙一通,他唯一读过一本书就是《新华字典》,但他只通过这本书就能创造出源源不断的诗句。
孙一通
这不禁让人联想到那个著名的实验,“猴子打字机”。20世纪早期,法国数学家埃米尔·博雷尔提出的一项定律,如果在无尽的时间里,无限多的猴子可以随意敲击无限多的打字机,相信它们总有一天可以“创作”出莎士比亚全集。
《宇宙探索编辑部》里,就有许多这样的细节设定。它们不止“细思恐极”,更是通过对这些议题的探索,丰富了电影的内核。
03.
沉迷自我表达的人,
终有一天能被理解
电影在科幻部分的涉猎并不浅薄,也直指“我们存在的意义到底是什么”这样的终极问题,最后的结局也让唐志军在内心与自我和解(当然,电影也存在不少问题,比如不少批评认为结局的和解有些过于轻巧。这也让电影后期的节奏略显失衡,让小分队配角边缘化、变成了“背景板”)。
在这些议题之下,还有另一层导演想要表达的深沉内核。
豆瓣评论区有一条热门评论,就是答案的线索,“法制快讯:各部门注意,近期市面上出现了一种文艺与商业结合的新型犯罪模式!”(豆瓣网友@reader)
《宇宙探索编辑部》是导演孔大山的第一部长篇电影,他在此前创作过一部叫作《法制未来时》的短片,现在可以在网上看到成片。这个短片的形式与《宇宙探索编辑部》非常类似,都是在看似日常的细节中加入一些改变,做成一个一本正经的“假新闻”。
《法制未来时》的设计,是一个没钱的剧组拍摄的文艺片过于沉闷,让许多观众被电影内容闷死,于是当地执法大队重拳出击,捣毁了这个生产又臭又长文艺片的“窝点”。
从这部短片中,可以看到孔大山创作的灵感来源,作为一名电影学院的学生,即使想要拍电影,但个体是难以支撑电影这种的工业化体系运作的成本的,许多年轻的剧组,如果想要坚持自我表达,只能通过各种窘迫的行为来维生。
他也一定接过不少给电视台制作新闻的“行活”来维生,这看似与许多“经典”的电影手法大相径庭,但孔大山没有刻意规避,而是十分自洽地将这些经历融入作品,反倒成就了他的独特风格。
从孔大山这些影视作品细节中(比如用塑胶把话筒缠上到杆子上,做成收音装置)可以看出来,这些都是他经历过的日常。基于现实经历的细节设置,让电影并不悬浮,极尽烟火气和真实感,又加深了这种风格的表现。
这种“电视台新闻”的伪纪录片风格,加上“1818黄金眼”式对现实生活细节的展现,恰恰做出了一种草根、无厘头式的本土幽默。
《法制未来时》的结尾同时也是“点题之处”,孔大山出演的拍摄闷死人不偿命的“文艺片导演”最终落网,面对镜头他悔不当初,自我剖析,犯罪原因是因为自己“老是沉迷于自我表达”。
《法制未来时》
孔大山在《宇宙探索编辑部》的映后路演中,常常把小分队的旅程比喻为《西游记》。电影英文名叫做“Journey to the West”(《西游记》的英文名),主角唐志军与孙一通的姓名,电影里会变长的外星人大腿骨,都是很明显的指涉。
《西游记》的结局当然是取得真经,但那只是很小的一个篇幅,取经过程中那些磨难,每一个斗智斗勇的小细节,才是整本小说的看点。《宇宙探索编辑部》也一样,在寻找外星人的过程中,也遭遇了落水、跌落田地、被狗咬等种种困难。
只是这些遭遇不是佛祖蓄意为之带来的考验,也从来没有一个神通广大的孙悟空能随机应变解决,只靠小分队磕磕绊绊地完成。这个历险过程也不是简单的找寻答案,或者只是一场发现自我的旅程。
寻找外星人的小分队成员之一,也是电影中一个出彩的配角,是艾丽娅饰演的秦彩蓉。她是《宇宙探索》杂志的主理人,平时也做些财务和管理工作,是一个非常“现实”的人。她从不相信那些外星事务,对此嗤之以鼻,常常给唐志军泼冷水,旅途中也总在抱怨。
从电影中的表现可以看出来,秦彩蓉其实有自己的事业和生意,多年来虽然不断吐槽,但总在行动上实实在在地支持着唐志军的不着边际的畅想。而且她并不是因为爱情才这样帮助唐志军,而是最终被他身上那种理想主义而感染。
在这些细节的衬托之下,《宇宙探索编辑部》唐志军就有了更丰富的层次,他不只是一个“民科”式的角色,更是一个坚持活在自己的频道的讲述者。那些窘迫的经济状态,没有回应的喃喃自语,岂不是跟许多创作者都很类似?
需要忍受漫长的孤独和不被理解,才最终能够找到与自己同频道的人。也许人数很少,但只要能够确认彼此的存在,就已经是最大的慰藉。
所以《宇宙探索编辑部》的结局不只是揭露谜题(这里不过多剧透),它更像是写给这些不被理解的创作者的一首诗。
坚持自我表达的人,最后并不孤独。
图片来源:《宇宙探索编辑部》
撰文:苏小七
监制:猫爷
*特别鸣谢Daming对本文的支持
上一篇:18万人想看他们俩发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