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戚薇:前辈们都在“逆龄”固然可喜,却也会引发大众焦虑
文| 尢尢
《显微镜下的大明》作为一部14集的创新历史短剧,会员收官已有一周,但大众对于这部剧的讨论与关注仍在继续。骨朵在同张若昀、王阳以及原著作者兼编剧马伯庸等主演主创进行深入对话的同时,也将目光放在了全剧唯一一抹柔性色彩丰碧玉的身上,试图去对这个扎根在男性群像戏中的女性形象加以解读。
在前几日同马伯庸的对话中,他曾提到,“丰碧玉是个略带点悲情色彩的角色,她为了家人和家业牺牲了很多。”这点在剧集开篇,丰碧玉扛着火腿出场,为“纨绔”弟弟丰宝玉平事儿的寥寥几笔中,便大致勾勒了出来。
而这种感受,在扮演者戚薇对丰碧玉拆解诠释的过程中,又得到了更进一步的细腻补充。比如丰碧玉对丰宝玉期待又保护的培养心态,对自己人生的紧绷和忘我,以及在自我情感上的不敏锐和让步等。
虽然丰碧玉这个角色在整部短剧中的戏份不重,但能够在一出场就定下了调儿,其扮演者显然是有着一定的独特之处。作为一个出道17年,在大众的见证下历经了多重身份转变的“中女”来说,戚薇的身上的确有着不少故事。今天,我们就要站在她的角度,去切身感受下属于她和丰碧玉的当下温度。
以下,是她的自述。
01
功能性角色,也能揉到起酥儿
丰碧玉这个人物,肩上有两个担子。一个是丰家铺子,因为这是她从父母手上接下来的事业,不能在她这儿垮掉,另一个就是弟弟丰宝玉。她其实是把弟弟当做孩子来培养的,在这个过程中,丰碧玉把自己放在了一个无我的境界上,毫无保留。虽然我们花费了太多努力、奋斗了多少代才找回了男女平等,但在古代语境里,丰宝玉就是她的“天”。
这也导致她在感情这块儿还是钝的、慢的,以至于像程仁清这样的人出现的时候,她get不到。全剧只有在大结局的时候,丰碧玉才能静下心来去算个账、盘个货,稍微地感受和释放一下自己,我也只在这最后一场戏里透过眼神给出了一点少女情怀,其他时间基本都尽量往糙和钝上去处理。
哪怕都到了这个年龄还没成家,她也没关系。因为一定得先看到宝玉做了一些让她心里觉得还不错的事儿的时候,丰碧玉才能稍微的放松下来。因为她这个人太紧了,无论是肌肉、性格还是信念都很紧,指哪打哪,身上除了粗和莽之外没太多轻松的东西,我就觉得还是得让她偶尔有些松弛和潇洒的感觉在里头,所以有时候我可能会把自己比较有意思的一面和一点小幽默给到她。
但丰碧玉是个功能性角色,没有废戏,所以每一面都要把层次摘得很细。剧里有一场戏是丰碧玉去求方知县,用计救两个弟弟,你会发现在这一段里,丰碧玉这个人不潇洒了,一直走商路的她和打官腔的人交往起来,会产生一种独属于丰碧玉的尴尬感。
而且虽然丰宝玉和帅家默都是弟弟,但血缘亲疏注定了丰碧玉这碗水势必是端不平的,所以在处理的时候会有一个差异,既期待他俩能干出一番大事业,又害怕他们出事儿,一旦真出事儿了,首先摘的肯定得是自家宝玉。
其实就是要往最真实的人的想法、心理上靠,让丰碧玉这个角色在为数不多的场次里,摊平、起酥儿。
02
万绿丛中一点红,怎么点最合适
说句老实话,丰碧玉这个人物在整个戏里体量不大,所以她能够发挥的空间一定是有限的,但我又希望她能够在有限的空间里无限延展,所以我就一直在想,“丰碧玉作为这部男性群像戏里唯一的一点红,是不是该充分发挥她在戏剧视觉方面的作用?”为此也和导演做了很多探讨,比如要不要用妩媚丰韵的造型来给“火腿西施”定位,或者我上镜之前再减减肥等等。
但其实我们从人物的根基上去找的话,会看到像丰碧玉这样,一方面没有父母可依靠,还要拉扯一个弟弟长大,另一方面还能把生意经营得如此之好,就证明她这个人一定是扎根在实业上面的。就像我才打了一个星期的火腿,这肱二头肌就起来了,而丰碧玉常年累月下来,一直是在做“搬、扛、腌、卖”这些事情,所以不可能是一个特瘦弱的女人,反而需要一些力量感在身上。
再加上整天风吹日晒、烟熏火燎,细皮嫩肉的形象也不太符合。然后我们就讨论要不要把皮肤涂黑,至少要比弟弟丰宝玉黑,但单纯的黑还不太行,少点既当爹又当妈的岁月痕迹以及在市井烟火里锤炼出来的粗糙感,所以我们又想到在脸上去点些雀斑,这样呈现在镜头里的整个人就是比较真实、有力量。
但这其实对于我们和观众来说都是一个挑战。因为当大家习惯了唯美的画面和人物之后,再回过头来面对赤裸裸的真实,的确会在接受度上有些冒险。但我不觉得丰碧玉是丑的,她只是在尽可能地贴合一个古代劳苦女性的真实样貌。女性的美感和力量也不是单靠外形散发的,而是从内在生发出来的。
我们也纠结过“要不要去保护一下这唯一的美”,但反复讨论下来,还是决定尝试抛开视觉上的顾虑,去深耕人物魅力。不过,从这部剧的反馈中我自己也发现,很多观众其实是可以接受的,而且还会给我们一些鼓励,虽然有褒有贬,但我觉得只要有肯定的声音,这就是我们创作者敢迈出下一步的底气。
03
追求好状态还是放纵容貌焦虑?
叩问难解
对于丰碧玉的扮相,的确存在一些“嫌弃”的声音。面对这种情况,我不可能完全置之不理。因为近几年总是能看到一些对“好状态”的追求,而且我自己也刚生完二胎,需要恢复到一个所谓“最好的状态”,然后回归到大众面前,所以最近也一直在叩问自己,到底该怎么去看待这件事。
现在无论是叔圈、姐圈还是一些年龄比较大的前辈们,大家都保养的很好,可以说是“逆龄”,这当然是一个可喜的现象,因为通过自律来让自己变得更好没有任何问题。但在另外一面,这种现象是不是也会给普通大众带去一些隐形的压力,让他们在外表上对自己有所苛求。
实际上,我们是出于职业需要,必须给观众留下一个好的视觉观感,而且作为艺人,我们也肩负着一个带头作用,不能“摆烂”。但要达到或维持一个好的状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耗费很大的心力人力物力财力,这对于普通人来说,如果某一方条件达不到的话,可能就会造成很大的压力。
其实别说大众焦虑了,我都有点焦虑,这就是我最真实的心态。因为大家现在似乎已经进入到了一个非常卷的状态,好像都要集中精力把“第一眼”给卷好,然后再去讲内在的东西。所有声音都在说,“你看ta怎么40岁了还跟20岁的状态一样”。
所以我最后决定在丰碧玉这个角色里丢掉外形,让她的真实状态从内里生发出来,也是想看看能不能让一部分人,在对所谓好状态的追求上松一口气儿,还是有这样一个小小的企图心在的。
不过在这件事儿上,我也很犹豫。无论是追求哪一种状态其实都是没有错的,大家可以通过很多路径来让自己变好,只是眼下这种有关状态焦虑的声音太多,我们身处其中又难免会受到影响。但归根结底还是要看自己的选择,活得开心比较重要,如果把精力花费在填充内在上,同样也会很快乐。
04
把人生过成「钻面」
这次看到很多人说我久违的演了古装,提起这个事我也有种要两眼泛泪光的感觉。因为我这个人本身产量就不是很高,一定要找到我非常喜欢的人物或故事我才会去演,但市场检验是有惯性的,一旦你在某一类题材上塑造得还不错,那之后就会非常容易接到类似的内容。
我又是一个需要惊喜、需要在生活当中有很多意想不到或者特别的事情发生的人,这会给我带来一种被唤醒的感觉。当时在一堆本子里发现《大明》的时候,我一下就来了兴趣,虽然它给丰碧玉的戏份不多,但这种历史科普的题材和短剧叙事都让我有种新鲜感。所以在接戏这块,也是希望大家能通过我对剧本的选择,来看到更多面的我。
我没办法为了演戏而去演戏,但这不代表我不喜欢表演或者说不喜欢古装,反而我觉得,相比起对贴合生活的松弛状态要求特别高的现代戏来说,古装戏留给演员去创造和生发的空间会更大。实际上,我在《大明》之前也拍了两部古装戏《谋圣鬼谷子》和《新龙门客栈》,只是可能因为各种原因没能和大家见面。
我自己的心里是会有很多遗憾的,因为每一个角色都下了很多功夫,我演戏也不是完全为了自嗨,还是希望可以被大家看到、得到一些反馈。就像这次《大明》播出,就让我和观众有了一些互动的机会,这是我觉得做演员很吸引人的地方。
只不过,我更希望自己可以把人生过成钻面。所以对于唱歌、演戏、综艺、直播等等,一切可以让我看到自己身上更多可能性的东西,我都想去经历和尝试。不是说我上综艺或者做直播就是要把演员、歌手的身份辜负掉,过往的积累都在那里,而且原有的版图可能还会在我和观众的其他互动里、我的生活里不断扩大。我从不害怕去开辟任何新的赛道,是因为我知道自己一旦决定要去做这件事,就会竭尽全力而不是玩票。
在这几年里,好像娱乐圈里的所有人都在谨言慎行。虽然的确没有过去那么松弛了,但我觉得这未必是一件坏事,因为作为公众人物,确实是需要对自己的言行举止更加深思熟虑。在这之中,我们也有了更多的时间去反观自己,停下来做个调整和呼吸,这没什么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