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内”男友,现实很难有
作者 | 路迟
《狂飙》里没有流量明星,却催生或重温了一些挈领时代的“潮流”。
饰演刑警李响的演员李健,出道22年籍籍无名,但剧组庆功宴结束后,没想到他也在机场体验了一把“流量明星”待遇——被一群“粉丝”兴奋地高喊:“李响!全网唯一的体制内‘老公’!”
角色李响的魅力,离不开那身妥帖的警服或简单公务装,事事操心的微蹙眉头,谨言慎行的神态,以及腋下的文件袋、手中的保温杯。
作为近两年的新型审美潮流,“体制内男友/老公”指代的重点,并不是某种固定的职业身份,而更多是一种特定的气质与氛围:年龄上,不老不小;外形上,端正而不张扬。可以相貌平平,大多不高不矮,不胖不瘦,但不能猥琐忸怩,更别有油腻的肚腩和秃头。性格气质上,沉稳、正派,知廉耻,在人际关系(包括婚恋)里不逾界,懂分寸。
听起来复杂多端,实际上,只不过是一种“中正平和”罢了。
《狂飙》中李健饰演的李响
甭管是李响还是张响,李健还是王健,角色或演员本身不重要,只要满足这种特定的性情气质,就可能被列为理想的“体制内”男友/丈夫。
目前常被提名的包括但不限于不演坏蛋的白客,《山海情》里的黄轩,《大江大河》里的宋运辉,《县委大院》里的胡歌,甚至是古代体制内好男人,《梦华录》里的陈晓。更年轻的,比如考进煤矿文工团并在人民大会堂前留影的刘昊然;而如果去问妈妈辈,靳东可能是个逃不掉的名字。
任何流行性审美,背后都承载着一定的社会经济文化与大众心理变化。近期在互联网冒头的“体制内”“老干部”“厅局风”等女性审美潮流,与一直以来贯穿男性择偶标准的“女教师”审美,既有异曲同工之处,也有着一些微妙却关键的不同。
当商业资本营造出的“奶狗”“少年感”“狼系”“犬系”等花里胡哨的名词越来越乱七八糟,越来越假、大、空,具有现实感和生活感的伴侣提灯难寻,年轻人越来越察觉到内心对返璞归真的需求,越来越渴望去雕饰的真诚与实心。
《县委大院》中胡歌饰演的梅晓歌
这种真诚、稳定,与被老一辈盛赞的“老实”又有些许不同,不侧重人物的性格色彩,而是更多强调一种“分寸感”。
除了最基本的遵纪守法,往深了说,还接近一种建立在自信、坦荡之上的保守主义。相较于外界的虚名和闹热,心里的底线更重要。
如果《狂飙》里的李响没有在师傅墓前真情实意地痛陈悔过,没有在战友安欣电话鼓励的那头义无反顾跑回现场,如果他在上碉楼时赴会时犹豫半步……那种微妙的分寸就变了,李响就都不一定能成为观众心目中理想的“体制内男友”。
01
一个“正常人”
“体制内男友”的潮流刚刚盛行,但对“体制内女友”的追求其实早存在多年。对应起来也很好理解:相亲市场上最受欢迎的女教师,外形上温柔不张扬,符合所谓的“好嫁风”,内在最好还有一层编制保障,教师身份意味着有耐心、会教育孩子。
不过,这种鲜明标出的婚恋市场条件,与如今作为审美风潮的“体制内男友”还是不大一样。
“体制内”“厅局风”刚刚流行起来的时候,有人将其解读为一种对资源特权与身份地位的庸俗想象。
《山海情》中王凯饰演的潘书记
但事实上,“体制内男友”不是非得在体制内,作为形容前缀的“体制”,也不强调职业身份,而是侧重于一种内在的品格稳定性。
相较于以前的“霸总”“狼狗”“奶狗”等花里胡哨的名词,“体制内男友”首先得是个人,且承载着对暌违已久的“正常人”的期待。
这背后的潜台词是:现如今,仅仅是找一个“正常”的伴侣,都已经不太容易了。
这里的“正常”也不指淡如白开的寡味,不是平平无奇的庸常,而是一种不偏不倚的人格健全,一种去雕饰、回归日常的朴素与平和。
《山海情》中黄轩饰演的马得福
一个人格、品行周全的人,往往对内在稳定性的追求甚过外部条件,或许野望不足,但至少安分守己,可以有虚荣心,但一般都没太多闲工夫装腔作势。
不论是小学老师和干部,也许样貌与工作都平平无奇,但都被期待拥有感情、情绪、性格等方面的相对稳定,拥有正常人的情感需求和责任担当,没有酗酒赌博等不良嗜好,没有操控人上瘾的大男子主义,更没有暴力倾向,不极端。
互联网信息时代已有二十余年,浸淫其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对真假的辨别已然无力,这反过来将朴素直白的现实感、生活感衬得稀缺。
《大江大河》里的宋运辉
亲密关系是一面镜子,婚姻与恋爱可能暴露一个人内心与性格的短板。
二十年前,人们尚能通过小说电视剧的渲染,对神圣爱情尚且持有狂热信念,现如今信息时代,资讯与数据极大影响了人们对社会、对自身生存环境的定位和认知。
社会新闻里的家暴、出轨、骗婚,社交平台上的攀比、PUA、物欲……花花世界,利来利往,充满谎言和势利眼的网恋、相亲,乱七八糟的人际关系太脆弱,人性捉摸不透,渐渐地,对感情的安全感需求甚过了对浓度的需求。
相比起“轰轰烈烈”,更多人渴望“中正可控”。如果不能得到真爱,能遇到一个正常人,拥有正常的七情六欲,拥有正儿八经的工作和生活,也未必不是一种幸福。
《门锁》剧照
与“稳定”站在对立面的“疯批”高启盛,或许可以把全部的爱都倾注给一个人,甚至存在艺术上的迷人性,但发起疯来同样没人敢靠近。
相较之下,顾虑周全、谨慎斟酌,在道德与情感纠结下作出真实挣扎与抉择的李响,从人性层面要亲切太多。
02
时代的选择
所谓“体制内”审美,其实早一开始就是建立在某种距离感之上的。
最早的“体制内偶像”出现在国产影视行业改制之前,以一批国家级专业演员如李雪健、陈道明、冯远征等老戏骨为代表,大多都在国家剧院、文工团等地方有着铁饭碗,时至今日,也可以被尊称一声“艺术家”,而非商业明星。
陈道明
再往后一点,有靳东、张嘉译等人设固定的演员,往往活跃在各式正剧里,但时至如今,也许因为年龄上去了,这部分人在影视作品里常被刻画为拥有权势财力的高位者,也极易因为动辄说教的姿态、刻板守旧的心态,掉入另一饱受诟病的“爹味”之争。
如今,资历、身份、财力,都不再作为“体制内”审美的主要考量,但不冒进、守分寸等特质,仍延续着某种程度上的“去荷尔蒙化”吸引力。
二十年前从《流星花园》里走出来一群耍酷、高冷的“F4”,曾一度俘获广大少女心,虽然有像花泽类这样的“温和者”,但用今天的眼光看,四个高傲浮夸的高中生一字排开,简直就是脑干缺失的花瓶四人组。
《流星花园》里的“F4”
那种看似完美实则扭曲的纸片人设,很难与真实的人类情感产生深度联结,且不论“帅气”“多金”“专情”等要素在现实中几乎不可能同时达成,稍稍用力过猛,就可能带来张翰式性骚扰“霸总”,叫人惊呼警察(体制内男友)救命。
世纪交汇前后,社会经历巨变,消费主义盛行,人们对财富自由与充裕物质的向往膨胀。加上信息渠道狭窄,娱乐方式有限,迷恋“霸总”就像迷恋一场梦。
但一旦用现实逻辑去期待和验证,不论是“霸总”还是“小奶狗”,大都浮于幻想,站不住脚。
相较之下,“体制内”的人设要现实很多:他们不能给你鱼塘,他们也许宁愿让你误机也要恪守交通规则,但相比起满口跑火车的海王,一个对自己有所坚持和要求的人要可爱多了。
安欣,一个为了坚守原则,宁愿让女友错过飞机的“轴”人
从“花瓶”到“霸总”,还可以再加一个更古老的阳刚“型男”,再到“体制内”,二十年来,受欢迎的男性形象变迁,恰好对应着从“傻白甜”到“女强人”的女性审美变迁,是一种去功利化和去外饰化的“现实感”落地。
就像如今已经逐渐落后于潮流的“人妻感”“好嫁风”,这些词语所代表的温顺、无主见,在今天已经被越来越多女性嗤之以鼻,不以为美了。
说回“体制内老公”,当他们进入婚姻,日本有个更直白的说法,叫“经济适用男”:不造作,不折腾,尽责尽职做个本分公民。当然,不论夫还是妻,如果选择了婚姻与家庭,同样得负责。
2022年5月,一名日本女性在推特上发帖称,“只想找个野原广志那样的普通男人就足够了”,野原广志就是《蜡笔小新》里的爸爸,一名典型的上世纪九十年代日本中年社畜,生活在苦逼的加班、上级脸色、32年房贷+36期车贷等重压之下。
光看外表,野原广志其实和当红“体制内老公”李响有着诸多相似:方脸,中规中矩的公务员发型,不高不矮的个头,身材还算匀称,表情端正平
从硬件上看,野原广志是相亲市场上并不占优势的那一种人:中年大叔,出身平凡,样貌普通还脚臭,社畜多年也没能升职,性格上,好像也没什么闪光点。
但他的的确确是大部分普通人的写照,拥有正常人的七情六欲与家庭、社会关系。相较于霸道总裁、奶狗狼狗等各方妖孽,这样一个具体、有血有肉的平凡人,是用来过日子的,用来同舟共济与同甘共苦的。
艺术源于生活,但先要有生活。而真实,既是生活的核子,也是艺术、浪漫与爱的开端。
03
内在的规格
上世纪二十年代,美国经济学家提出了著名的“裙长理论”:在一个社会,经济越不景气,女性的裙尾越长。
虽然放在当下社会不一定靠谱,但人们大多习惯于这样一种定律:作为一种文化的审美潮流,普遍受到社会经济与政治变动的影响。
就像资源匮乏的旧社会女性以胖为美,像旧石器狩猎时代男性以刚强健壮为美。任何社会都一样,当经济环境趋于恶劣的时候,人们会下意识将稳定性放在效益性之前,不论是求职还是求偶,潜意识里都依循这样的规律。
《狂飙》里的安欣
“野原广志”的受捧,与日本经济遭受危机后的社会保守主义心态有关。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说起,经济泡沫破灭后,日本女性开始参与社会工作,务实、平等的择偶心态渐渐代替了对依附型婚姻的期待。
在中国,九十年代末倒世纪初期流行过一阵子“西装热”,从大学生到农民工,人人都想搞件西装来穿穿,阔气地在新城镇的大街上走上两趟,仿佛改革开放的春风就已经吹开了属于自己的那一份未来。
那个时候,时代是流动的,可能性满天飞涨,从穿衣打扮到交友娱乐,城市生活多姿多彩,青少年们迷上代表反传统与叛逆的“非主流”。
《芳华》剧照
而在二十一世纪的第二十个年头,我们就见证了“宇宙的尽头是体制”这样的“返祖”现象。
2022年,足有逾212万考公大军,比十年前将近翻了一倍。而在2002年,这个人数仅6万,同年的大学毕业生人数也不过约是2022年的8分之一。
经济穿过寒冬,不确定性从外部世界入侵到个体内心,生活各方面的求稳成为意料之中。这是审美之于社会机制的潜意识反馈。
不过,往小一点说,审美仍然是一种感性的直觉与判断。“体制内”盛行的潮流,的确反映时代经济特征,但当然不仅于此。
《县委大院》里张新成饰演的林志为
与前文说的对“女教师”的追求不一样,渴望稳定的女性也许自己就属于考公大军的队伍里,当审美减少了婚姻里的“配对”“嫁娶”等功利性概念影响,“体制内”三个字背后,一定能找寻出一些更深刻的集体意识,某种抽象的人格概括。
《海上钢琴师》里宁死不上岸的1900,既有对精神家园的守候,但也有着一份真实可感的懦弱。
《闻香识女人》里的阿尔帕西诺,年老失明,但内心少年般的纯净,有着对伪善的抨击与对信义和道德的坚定。
《闻香识女人》里的阿尔帕西诺
看上去,这些人物与“体制内”“稳定”毫不沾边,但如果有幸,或许你能感受到我说的,那种外表平静淡然,内心却有所坚持的精神力量。
不论男女老少,不论在不在体制,不论外表是否完整,这时候的所谓“体制内”型人格,未必就是警察张译和李健、县委大院里的胡歌、张新成,但他们的内心,往往都有着一些确定的、不可撼动的东西。
这种内在的规格和分寸,相比起夹克、衬衫、保温杯,要更稳定、可靠及可爱。
互联网上不少仿照这类穿搭的模板,缺少了内心的三分稳重与七分平和,只不过是东施效颦,也很难符合这种审美需求。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编辑 | 吴擎
排版 | 菲菲
关注南风窗,查看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