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8部过损,今年目前全扑?仅3年,火遍世界的韩国电影就“痿了”
文|令狐伯光
上一篇写韩国电影本身发展的问题,这篇就写写韩国电影产业,也是整个流行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吧,结合上一篇文章观看就更容易理解。
写这两篇稿子原因是看到了两个关于韩国电影的新闻。一个是改编中国电影《风声》的韩国谍战片《幽灵》上映,结果口碑和票房大跳水,国内某平台评分才4.7。这片1月8日就在韩国上映了,只是最近才在网络上线。
2023年这样的韩国电影还有黄政民,玄彬的《交涉》,某平台5.8分。网飞投资,《釜山行》导演的科幻片《贞伊》,同样票房口碑双扑街,非常的糟糕。
二是国内某韩国电影博主发了一个韩国导演谈韩国电影的视频,这位韩国大导演对于韩国电影的未来很悲观,认为韩国电影都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
这位韩国导演尹济均不是无名之辈,代表作有《色即是空》《海云台》《共助》《国际市场》等。他为何对于韩国电影如此悲观,这个下面会结合视频的内容一起讲。
要知道韩国电影在中国人气极高,什么可以改变国家,近年《寄生虫》《鱿鱼游戏》《分手的决心》在全世界大放异彩,连带汤唯在韩国拿奖,网友都转头嘲讽一波中国女星,以及中国电影。
我相信这两件事超越不少国内网友的认知,特别是第二件,毕竟第一件嘛哪个国家不连续拍几部烂片,这里就大致分析一下吧。
韩国电影火遍世界,为何却“扑街”?我们看中国电影就知道了
对于文化产业最重要的是什么?经济、人口、市场,内容当然重要但没你想象的重要。经济发展影响人们的消费水平,人口数量决定观众消费能力,观众消费能力决定市场空间,它们才是支撑一个国家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上限。
繁荣的文化商品才能支撑导演、编剧、演员和创作者等整个行业有钱赚。才能决定各个领域青年人才进入行业,更好的发展。
去年因为“疫情”等原因很困难,特别是国庆档前后网上一片唱衰,我虽然比较看好2023年回春,但也没料到2023年春节档就迎来了一波爆发,又养起一票影视公司和创作团队。
我们再回到韩国电影的话题上,韩国就在于没办法和中国,美国这种大市场比较。
韩国人口2022年约5200万,去年韩国新生儿跌破—2.4的新闻不少人看过。根据数据来看,韩国人口增长巅峰也是8090后,电影主要消费人群就是青少年,10年后,韩国的消费力就不容乐观。
此时肯定会有人说中国生育率如何,中国80后约2.19亿人,90后约1.88亿人,00后约1.47亿人,下降很明显,20后下降会更加明显。但总数还是比日韩好太多(养老负担和经济挂钩就很复杂)。
韩国经济发展还不错,虽然未来在芯片半导体、汽车、造船、钢铁支柱产业受到中国的竞争,未来发展也不容乐观。
不过,我认为韩国经济问题与人口问题一样。只要没有大的外部事件冲击,它衰落也是个缓慢的过程,并不会一步到位。目前主要问题是韩国文化市场早就发展到了巅峰,到了天花板,无法突破空间困境。
去年8部过损,今年目前全扑?韩国电影怎么突然“痿了”
韩国本土票房排行榜第一的《鸣梁海战》2014年,《极限职业》2019年。相信我,韩国本土票房排行榜都在2012年到2019年之间,这也是韩国电影巅峰时期。
这三年韩国影视剧虽然在国际上大放异彩,但本土市场亏损很严重,特别是2022年本土市场很惨,2022年只有8部过损,数据是本土电影票房占比约53%,观影人次是2021年的1.86倍,但仅是2019年的49%。
2023年迄今为止《交涉》《幽灵》《英雄》全扑了。这里再回到视频里韩国大导演尹济均的担忧,我看了下总结也就这样几点。
一是韩国电影公司不投了,比如CJ、盒子、乐天、NEW Megabox等。他们投资一部电影给全体制作费20%-30%,最多就是30%。
我相信都明白这是什么意思,主要拍电影的公司不愿意主投,那剩下70%-80%怎么办?说是众筹或者创业投资公司出,这是不是挺荒唐的。
二是直到明年上半年、还有一些值得上映的“疫情”期间拍摄的电影,但是今年开始直到现在,韩国里面投资电影的投资者们几乎已经没有了。
也就是说,2024年上半年都还有“疫情”时期投资的电影,但2024年下半年可能就没有什么电影了,因为2023年没有什么投资,那2025年怎么办?
最后他给的意见是中国放开电影票还降价,他们起码也应该(我持保留意见)。哎,我知道此时有些中国网友想说什么,一是肯定有“疫情”的影响嘛,过了就好了。二是人家韩国电影早就走向全世界,国足还有脸嘲讽巴西足球,呵呵。
戛纳,奥斯卡,艾美奖?走向世界的韩流真的“赢了吗”
我先不说“韩流”海外数据还不如一个《原神》这事,“韩流”走向了世界确实是好事,毕竟你走出去了嘛,用现在的话说“文化输出”了,但这个产业发展是多方面的,它至少导致了3个问题。
1、Netflix韩剧在世界卖得再好,但资本、平台和市场都是别人的,人家是自己的文化产业链,不是你的,不会替你培养人才。
我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从2018年《王国》的成功开始,网飞投资的韩国影视剧全是韩国顶级阵容。
《王国》是《隧道》导演,主演朱智勋裴斗娜。《鱿鱼游戏》是《熔炉》《南汉山城》导演,主演是顶级电影演员李政宰朴海秀。
《苏里南》是《特工》导演,主演是河正宇黄政民;最新的《黑暗荣耀》倒是电视剧导演,但主演宋慧乔不是无名之辈对吧。
这当中也有些新人作品像《僵尸校园》,但数量不多,都是韩国顶级影视创作团队。
2、这导致Netflix对于韩国创作者产生“虹吸效应”,问题是本土市场本来增长乏力。此时应该做的是培养新生人才,再更新换代,但这种经济效应又很难阻止。
韩国创作者也不愿意拍本土作品,因为本土的钱太少,哪怕火了只是韩国顶级,Netflix的作品火了是世界级,哪怕你当时当网红都能赚得盆满钵满。
Netflix只负责摘桃子赚钱,它会想保护你韩国本土文化产业?他会替你培养新人和寻找文化产业发展方向吗?不会!
韩国大导演,知名演员全去拍Netflix影视剧了,这些又叠加疫情的影响,最后搞得韩国本土电影存货少,已经没有资本愿意投资了,这就是下一个问题了。虽然有“疫情”的影响,但为何韩国电影在本土市场也越来越不行?
3、韩国创作者为了迎合国际市场,“偷”得自己文化特色都快丧失了,导致本土观众都开始不再买账。
大多数中国网友都会忽略这个问题,还以为这是成功的“文化输出”。实际上外国观众文化审美终究和你不同。他们喜欢看你什么内容,韩国创作者就越会去迎合。这个你们结合我上一篇文章看,最终会发现一个无法破局的现象。
韩国古代影视剧疯狂“偷”中国传统文化,结果搞得像《还魂》等剧太像中国电视剧,连韩国观众都在骂,投诉。
这两年的韩国电影我上一篇文章就归纳过,除了《犯罪都市》和少数拿奖的文艺片。其它题材全都是抄美国的丧尸、驱魔、超能力、科幻片,人性黑深残,与血浆肉体用来冲击眼球的片子。
创作者为了赚钱疯狂的裁缝,迎合娱乐化,连成熟的影视工业都包不住“答辩”了。
2023年目前以来为何全扑,除了《英雄》好点。你看科幻片《贞伊》是裁缝美国日本科幻,原本亚洲第一的影视工业,不巧中国出了《流浪地球2》被衬托成了答辩。
《交涉》又是抄美国同类型的片子,又太过商业化和娱乐化,答辩。
《幽灵》翻拍中国电影《风声》,为了赚钱娱乐化的抗日,又成了答辩。2023年韩国翻拍中国的电影还有《七月与安生》《不能说的秘密》《后来的我们》等,创意越来越匮乏。
韩国创作者也急,资本不愿意投资——人才流失严重——作品创意匮乏——疯狂裁缝娱乐化——本土观众不买账——资本不愿意投资——
事实证明,2002年香港电影衰落?20年后,轮到了韩国电影
2023年的韩国电影,和90年代末的香港电影有些相似,当然也有不相似之处。
相似的是同样的投资困境,外国人才虹吸效应,本土文化产业衰退明显。不同是港台市场加起来只有3000多万人口(还有地理间隔),韩国好歹5200万人,有七大支柱产业;这肯定比只做金融贸易,结果在98年后腰斩的香港更有韧性。
我认为未来不遇到大的现实冲击像战争、地缘政治冲突、强烈的金融危机等——
韩流的衰落还是一个较长过程,像日本经济世界第二,人口1亿多,流行文化产业一度世界第二,积累如此深厚“衰落的30年”,2010年后影视产业才明显不行,40年到2020年后才只剩下动漫和游戏等产业。
港台音乐和电视剧等只撑了10年,2010年后就不行了。香港电影有内地市场,所以又多撑了10年,2020年后还吹香港电影的人是——
韩流,一定比不上日本,我认为也可能会像港台的十来年(韧性决于现实大的反馈),虽然有那么多相似和不相似之处,但有两点吧。
一是“韩流”巅峰时期,文学和电影还没有港台在世界的影响力;音乐和韩剧好些,但都只是过于商业化、娱乐化的成功,这种过度娱乐流行的内容,一定是快速更新换代的。
二是港台衰落后因为庞大的内地市场,14亿人口支撑文化内容在缓慢衰退。我们的流行文化崛起则一定会和“韩流”竞争,这和日本流行文化一样,因为有东亚文化审美定义的历史恩怨。
比如中国观众对于古装剧的服化道要求越来越严格,这是在争夺东亚传统文化审美的定义权,古装影视剧如果能爆发一波,韩剧肯定是打不过的。
比如大家瞧不起的中国流媒体,因为中国经济,人口和市场才能孕育出爱优腾。这些平台目前海外先走到了东南亚市场,所以在东南亚市场国产影视剧和网飞的韩国影视剧已经打得有些难舍难分,而这些中国流媒体2019年才开始出走海外,还有三年“疫情”影响。
因为经济,人口和市场没有这类流媒体的韩流,它从来就不是中国流行文化的对手,美国的流行文化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