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恋、切子宫、残疾,《我们的日子》到底还有多少狗血?
前面有多上头。
后面就有多恼火。
有的剧喜欢烂尾,有的剧,却从腰部就开始长脓了。
七话前期激情安利过李小冉、李乃文等人主演的年代群像剧《我们的日子》,这部作品开局口碑相当出色,原本以为会是《狂飙》后又一大黑马。
结果,刚刚夸完,它就变味了。
故事线进入年轻一代的主场后,作品观感便出现了分水岭。
一开始是人设衔接不够丝滑,长大后的80后们完全失去了幼时的灵动劲儿,重心向青春期的别扭与疼痛偏移,虽略感疲惫,但整体来说仍旧是瑕不掩瑜。
但80后们步入爱情故事线后,瑕疵瞬间暴走。
前期真实的触动与生命力慢慢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青春疼痛文学”常见的狗血与俗套,主角团像点开了郭敬明小说,从年轻生活剧跳进古早青春剧。
青梅竹马的小伙伴们,陷入多角恋,王雪花、东方宏、杨思宇三人的感情纠葛,几乎刚刚开始就让人觉得不适,小伙伴的爱情要这么复杂吗?
“青梅竹马”式爱情的精髓在于“两小无嫌猜”的共同成长,从亲密无间到情感依偎,从懵懂的陪伴到时间带来的心跳升华,彼此相知相爱。
由童年便积累起来的纯粹多于成年后的复杂取舍,才让人觉得美好。
用青梅竹马外衣包裹左右摇摆、冲动任性的青春三角恋,不仅纯粹少了,角色好感度也大打折扣,更糟糕的是,仅拿出三角恋部分来看,也不合格。
王雪花,性格大大咧咧经常口不择言的豪迈大妞,做事有点糊涂莽撞。
这样的人设会是青春期的校园人缘王,但说她是爱情线里的“万人迷”,委实不够有说服力,不是她不值得,而是需要点撩动观众内心的情感升温。
把青梅竹马的友情转化为爱情可能都需要点契机,结果男性友人都爱她入迷,是不是有点太意外了?你是个年代情感剧,不是玛丽苏偶像剧啊。
两个男生陷入爱情后的表现,也让人想皱眉。
东方宏,有美满的原生家庭,有出色的音乐才华,然后,因为发现青梅竹马的初恋王雪花深深爱着男友杨思宇后备感绝望,人家直接辍学当北漂去了。
为老父母鞠一把辛酸泪,养儿子还不如养块叉烧。
杨思宇,爸爸是全剧出了名的好男人+成功人士,他谈恋爱后却跟女友玩冷暴力,明明知道好兄弟从小喜欢王雪花,抢起来不手软,抢到了也没见多珍惜。
三个角色,两组CP,个个谈起爱情都表现地像疯魔恋爱脑,却又个个没呈现出什么爱情的美好,没有青春的酸涩或心跳,只有情绪的消耗。
其实,在青梅竹马感情线方面,《我们的日子》童年剧情原本铺垫很出色。
童年的王雪花与东方宏。
一个是跳脱机灵鬼一个是文静好学生,一动一静相当互补,她在闹,他在看,她闯祸,他陪跳,一起走过故乡的每个角落,充满温情与陪伴。
结果,两个人长大后变成了偏执恋爱脑与任性小公主,美好的CP感全没了。
一个下意识将对方当所有物,得不到就要发疯;一个下意识把对方当替代品,以朋友之名,行暧昧之实,当事人觉得这是真友情,旁观者看着像养备胎。
这种观感在王雪花向东方宏哭诉自己被男朋友冷暴力的委屈时表现最为强烈,既然知道跟爱慕者抱怨个人感情问题不妥,干嘛又去招惹东方宏呢?
可能是八九十年代的琼瑶剧看多了吧。
童年的王雪花与杨思宇。
正义小女侠VS被霸凌的小可怜,幼小的她勇敢不带有色眼光,比大人还要执着有分辨力,是在偏见中长大他迎来的那一抹阳光,颇有救赎文学那味儿。
然而,长大后的杨思宇更像是王雪花的“恩人”,男方冷暴力女友后连个解释都没有,而女方呢,只要对方一句道歉,她立马上赶子给人家圆上了。
曾经勇敢和父亲硬刚道理的小雪花消失了,留下一个卑微的恋爱脑大雪花,曾经可爱的小思宇也不见了,留下一个内心自卑外表自大的大思宇。
童年美好的铺垫,就这么破坏殆尽,只剩下俗套的三角虐恋,而且这种青春疼痛风才刚刚开始,真正狗血的还在后面呢……
被单亲爸爸当小公主般养大的善良女孩严冰,在暗恋失败最痛苦的时候被侵犯,接下来怀孕——黑诊所流产导致大出血——切子宫一条龙。
整个过程相当窒息。
这段情节的唯一可取之处,恐怕就是用借极致的悲剧引出“年少一个草率的决定往往会影响我们一生”观念,以此警示年轻人,但观感又太过为虐而虐。
严冰的悲剧过后,杨思宇也在和雪花溜冰时遭遇意外残疾,看到这里忍不住想到郭敬明小说《梦里花落知多少》男主被推死的结局,离谱……
想让杨思宇和王雪花的爱情多点波折,两个人的性格磨合就足够有挑战了,他们俩的性格真一起过日子,一点也不会比刘淑霞王宪平容易。
强行来段残疾,到底是为了给东方宏上位找机会?还是刻意玩虐恋?
影视作品需要抓马营造戏剧看点,太过平淡的故事难留住观众,这一点大家都能理解,适当撒点狗血,或者营造角色、情感冲突,也在情理之中。
但矛盾点的刻画,要有张力,也要有温度。
在这方面,《我们的日子》前期不少地方做得就很棒,尤其是外婆被女儿气回老家后与媳妇的对峙,七话每次看都觉得精彩,有冲突看点,也有思考意义。
外婆与媳妇的两面性很耐人寻味,于女儿一家而言,外婆是让人感动的好长辈,于儿媳而言,外婆又是一个典型的“恶婆婆”,视角相当现实。
不同立场,不同感受,人的感情与相处模式,就是这么复杂,很多东西,真的难分黑白,很多问题,也难分出一个清晰直观的对与错。
《我们的日子》后续剧情崩塌,也是同时在戏剧看点与温暖输出方面掉了链子。
一方面,80后爱情线太沉迷于堆砌狗血,观感俗套。
狗血可以适当用,也可以用狗血营造风格化的冲击,但大部分内容都靠狗血支撑,就显得敷衍刻意了,从三角恋到各种悲剧,让人秒回《匆匆那年》。
另一方面,观众看不到爱情的美好,更看不到角色的生命力。
那么美好的青春,那么美好的青梅竹马铺垫,那么美好的人生阶段,既没有让观众感受到蓬勃的青春朝气,也没有让观众看到80后青春的感染力。
只留下老调重谈的全员恋爱脑、作天作地、虐心虐肝的故事,用极端案例去脑补我们的青春,用青春疼痛文学去揣测年轻人的爱情,怎么能引发观众共情呢?
《我们的日子》把父母辈的“日子”写得很好,虽有缺陷却仍旧动人,但把80后的“日子”写得一塌涂地,黑马变残马,实在让人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