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梅子酱》风靡全网,李荣浩毁誉参半
跟很多人一样,我最早听到《乌梅子酱》是通过短视频,说实话,副歌旋律听一次就记住,歌词的高甜程度也是叫人印象深刻,都“尝你嘴角唇膏薄荷味道”了,这谁猛地一听不得老脸一红?
ins风和校园偶像剧画风共同加持的MV滤镜
但也正因为它足够上口、歌词也足够直白且与低龄受众(尤指中学生)适配度极高,我也并没把它太放在心上。不过是又一首火了的网络歌曲而已嘛,恰如什么《我的酒馆打了样》《芒种》之类的,流水的BGM铁打的抖音,反正过两天它就会被新的氛围感神曲所覆盖。
可万万没想到哇,唱《乌梅子酱》的并不是什么不知名网络小歌手,而是——李荣浩?
前两年没少听李荣浩歌曲的网友们都惊呆了!
那个唱《模特》、唱《李白》。唱《不将就》、唱《喜剧之王》、包揽各大奖项的音乐才子李荣浩,竟然创作了这么一首短视频气息浓厚的口水小甜歌?
是因为功成名就又娶了女明星,生活满满的幸福磨平了内心的沟壑裂痕、于是开始转头歌颂爱情之美好了么?
但都奔四的人了,歌颂爱情的中学生味儿也不必这么冲吧,周杰伦的“哥练的胸肌,如果你还想靠”都顿时显得成熟稳重了一些。
不过惊讶过后又发现,不对,我想得不对,有一个预设一开始就错了。
大神陨落的时代
我们总以为像李荣浩这么有名的音乐人应该可以完全抒发自己想要抒发的,于是会自动将作品看作是其真实心声的表达。
而事实上呢,看起来再风花雪月的工作也是一份工作而已,有想赚的钱,有需要被应付的甲方,唯独少了那么一份直抒胸臆的任性与自由。
就好比设计师作图,你的审美和个人风格必然是排在金主爸爸的需求之后,不然logo也不能放那么大吧。。。
成年男子对愁苦哀怨的喃喃自语被轻盈直白的中学生情话取而代之,李荣浩这首《乌梅子酱》虽然和此前的作品风格大相径庭,但无疑已在商业层面获得了巨大成功。
抖音的二创版本蜂拥而至,2023第一季度的短视频神曲被其稳稳拿捏,李荣浩本人也拥有了一首可在商演献艺的全新代表作,何乐而不为呢?
一个人做一件事有两种动力,外在驱动力和内在驱动力,我们通常认为后者是核心。但我个人觉得要分时候:
内在驱动力的强劲往往源于内心的凌乱、痛苦、迷茫,正因如此,人们才需要做点什么来自我安抚、自我释放。
而当生活变得顺遂、和美,内心世界常年岁月静好、总是飘着一团祥云,内在驱动力便不再那么强,外在驱动力就会逐渐占上风。
对于功成名就的艺人来说,外在驱动力可不是一星半点儿。
名声本身就有超强的变现能力,随便干一单行活儿就有丰厚的物质回报,还能拥有辐射大众的超强影响力,你说划算不划算、性价比高不高?
钱不钱的且不说,那种“我能推动很多东西”“我如此重要”的感觉就能让他们满足老半天了。
曾经和周杰伦强强联合共创音乐奇迹的方文山不也是么?不仅接行活儿接到手软,人家还利用短视频的强传播属性卖起了写作课,简直把“与时俱进”玩得明明白白。
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有15秒的成名时间,而早已经成名的明星大咖,他们具有天然优势、不差那15秒,可以直接考虑下一步——如何拥有更久的曝光、如何向更多的人传递“我”的东西。
捷径就在眼前,死撑着不去用,反而不符常态吧?就好像内容创作者,几十个阅读量和几百万的阅读量,傻乎乎选前者的有几人呢?
想要“不免俗”、想要“清高了不起”,需要有强大的物质基础和社会资源做后盾,还需要有已经牢不可破的理想信念和逆流而上的勇气。前者如马思纯,后者如窦唯,活在“真空”里的成本就是如此高昂。
有几个窦仙儿呢
所以别再问为什么他也去创作网络歌曲了、为什么她也去带货了,有流量啊、有钱啊、有影响力啊,明星也要活着呀,明星也有社会关系啊,明星也有虚荣心啊……
有点才华的人不少,但大部分人都不能承受冷清,尤其被时代冷落。
互联网快捷、实时、可互动的属性让明星纷纷走下神坛,多年以前的“慢工细活”“高冷神秘感”早已变得稀有而过时,默默在角落吃着灰。
但审美依然分高低
但很多人倒也并不觉得有什么值得惋惜和批评的——“歌也不难听吧,挺朗朗上口的,可以在KTV唱,大合唱无压力。”
更有网友明确指出,音乐审美无高低,下里巴人和阳春白雪都应该被尊重,谁也不比谁更高级。
这我就得说道说道了。
每个人都拥有享受音乐之美好的权利、每个人都可以保留属于自己的喜好,但并不代表创作门槛无高低、音乐审美无高低,不然那就是对专业的侮辱。
什么是审美?我觉得生动好于死板、深刻好于粗浅、隽永好于即时消费。
1、生动好于死板
80/90后一代就是听着各种流行歌曲长大的,流行歌曲都通俗直白,但通俗直白并不等同于单调乏味、空洞无物。
比如《纤夫的爱》:
“妹妹你坐船头,哥哥我岸上走,恩恩爱爱,纤绳荡悠悠”
“你一步一叩首,没有别的乞求,只盼拉住我妹妹的手哇,跟你并肩走”。
对仗、整齐,且极富画面感,浓郁的生活气息更是扑面而来。没有一句“我喜欢”,但男女之间的甜蜜与彼此心疼却在字里行间渗透得满满当当。
这么一对比,《乌梅子酱》明显对标市场上有固定受众和成功案例的某一类型歌曲,套路有余却真诚不足,才情也有点小捉急。
2、深刻好于粗浅
不要一提深刻就觉得装杯、就摇头晃脑。
优秀的创作不是拽大词而自动承担一种“嘴替”的功能,就是许多人心里有什么莫名的东西表达不出来,但那个写歌的人愣是做到了。
而做到这一点需要兼具敏锐的洞察力和面对真实的勇气,因为人内心深处的很多东西未必那么美好的,越是幽深处越是暗潮汹涌,把它们精准地提炼出来再予以艺术化的呈现并非易事。
相比之下,利用一定的技巧把流行的东西拼接堆叠复刻起来,这样的行活儿当然要比这种耗费心力的事情轻松许多,作品质地的厚重感当然也不可放在同一水平线上相提并论。
3、隽永好于即时消费
现在的流行歌曲追求“上头“”洗脑”,没有人觉得这两个词听起来很恐怖吗?
上头,一种类似于手掌磕膝盖、小腿就能翘起来的生理反应,可我们不是高等动物么?听音乐为何要纯纯被生理反应所支配?
洗脑,一种神秘的力量将思考力和感受力一扫而空,脑袋里只剩下那来来回回的旋律,这难道不是一种疯狂的侵略和占领么,很享受么?
事实往往是,上头和洗脑之后啥都不剩,但我们还是会不自觉地期待下一次的上头和洗脑。
好可悲哦~
隽永的好作品则可以触碰人的灵魂,那种深刻的震撼会久久伴随,因为它已经深度参与了你精神宫殿的建造,它已经融入了你的血液和骨髓,自然不会轻易流失与改变。
这样的作品也通常要花更多的时间去打磨,在如今一切向效率看齐的快餐时代自然也越来越稀有。李宗盛花十余年、将自己的人生阅历与思考融入在了一首《给自己的歌》,而《乌梅子酱》呢?半年有吗?
综上,这么一组对比下来,我看谁还敢说音乐审美无高低。如果你还坚持认为,那我只能说,人生还长,多见见世面吧。
当然,不一定非要给听歌赋予沉重而综合的意义,就简单的放松而言,轻盈流畅的BGM也不错。可在被美貌、搞笑段子和带不完的货充斥的当下,我们缺轻飘飘的东西么?我们的精神世界还被消解得不够稀薄么?若不是精神空虚无物,为何一波又一波的人会忙不迭地通过物质和碎片化信息来进行自我填充呢?
文化建设任重道远,而在市场洪流里、时代浪潮下奔涌的李荣浩们顾不得这些。
没办法呀。说他江郎才尽也好、投机鸡贼也罢,大势之下,“独善其身”和“逆流而上”永远是奢望。
作者:包法利小姐
关注我,在娱乐世界读人心、解风情。
上一篇:哪个不种地的人会不想种地呢?这款种地综艺却把少年们摧残得花容失色
下一篇:江湖上最后一个武侠杂志,停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