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这节目,是谁又敢谈艺术了?
有点好奇,或许大家最近有在各自的社交平台首页,刷到过陈十三的相关视频吗?
斯文这回就被大数据精准狙击了一波审美,先是点进#李冰冰 陈十三#的热搜,被两人之间惺惺相惜的美好情谊触动,再是看到陈十三的涂鸦作品,又被其中的恣意洒脱狠狠震撼到。
蛮多人认识陈十三都是通过《会画少年的天空》,作为湖南卫视推出的国内首档美学综艺,节目集结了六十位优秀的青年画家,他们由五位策展人带领,以战队的形式进行比赛。
陈十三刚露面没多久,就成功引起了不少观众的注意。这哥身上的光环满到宛如叠buff,他在哈佛读建筑学博士,不仅擅长中文涂鸦,还是一名独立钟表设计师,在不少国家的街头文化中,“陈十三就等于中文涂鸦”。
忘了谁说的,长得帅怕是陈十三身上最微不足道的优点了……
带着“涂鸦还能这么玩”的震惊,以及“他究竟是个怎样的人”的好奇,我们对陈十三进行了线上专访,试图走进这位被节目组全体称为“酷盖”的涂鸦者内心。
当被问到跟李冰冰一起上热搜是什么体验时,陈十三首先表达了自己的意外,他在电话那端笑着调侃了自己的出圈方式,“没想到还能蹭到我们策展人的热度”。
确实,陈十三进入李冰冰战队,是一场美丽的意外。李冰冰原本喜欢国画,并不了解涂鸦,是在旁听了十三和陆奶奶的交流之后,被他的坚定和内心不服输的劲头打动,想要给陈十三一个机会,让他的作品出现在自己战队的展览里。
陈十三回顾这段经历,说他坐在那里一个多小时,没有一位策展人光顾他的展位。他的心情从紧张变得麻木,从无聊变得绝望,直到他等来了陆奶奶和李冰冰,跟她们分享了街头涂鸦的快乐,收到了李冰冰的邀请卡,“她照亮了我”。
后来因为学业原因,陈十三无法继续参与节目录制,临别时,李冰冰在邀请卡上给陈十三写下赠言,“I love you”,陈十三也在一旁回应,“I love you too”。
“很高兴遇见你”,“人生何处不相逢”。从相遇到离别都体面妥帖,试问谁看到这一幕能不感慨,两位果然都是足够真诚的性情中人,也难怪他俩的相处会如此出圈。
“冷脸帅哥”、“人间清醒”、“中二少年”、“金句输出机”……这些都是网友形容陈十三的关键词。十三在我们的采访中表示,他对自己的出圈方式感到意外,也没想过比起他的涂鸦,大家更先关注到的会是他的容貌、学历乃至性格。
虽然不论外界怎么看待陈十三,他都不会因为别人给他贴的标签而影响自己,但他仍然很高兴观众能够看见他。毕竟,不论大家是出于什么原因对他感兴趣,客观来讲,最终都能通过他更关注、更了解、也更理解涂鸦。
“一个人能成为现在这个样子,其前提是他根本没有料想到自己会成为这个样子。因此,人在生命历程中的失误,对于自己使命的短暂偏离,以及浪费时间的犹豫、退缩和狂热,都具有其独特的意义和价值。”
陈十三引用了尼采的这句话,来形容大家眼中的他和他眼中的自己。这让我想到陆蓉之奶奶对十三的评价,“像陈十三这样的艺术家,他根本不属于任何一种画家、艺术家,他什么都不是,他就是一个完整的创意人”。
陈十三感谢陆奶奶对他的赏识和认可,但他同时也向我们坦诚,“作为我自己,并不是很认同这个说法”。因为他不会将任何赞扬内化成自己,陈十三更愿意心无杂念地活在当下,不对未来进行过多的揣测。
他在电话沟通中告诉我们,这次参加节目是他的综艺首秀,他之所以会来,除了最单纯的“图一乐”,更多还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在见识不同画风的同时,也让大众能够通过他“打开一扇了解涂鸦的窗户”。
要斯文来说,陈十三还可以再大胆一点。其实何止是“窗户”呢,被他的涂鸦过程和作品本身“打开新世界大门”的观众,一定都不止我一个。
第二轮展览中,节目要求画家们以各自的策展人为主题进行创作。李冰冰组的大多数画家都选择了国画,唯有陈十三坚持中文涂鸦,在明知传统画派可能看不懂街头风的情况下,依然创作了《瑛瑶洛泽》。
他的这幅作品,从内容到字体都大有讲究。“洛泽清源”出自元稹的诗,指的是像玉一样的冰。“瑛瑶其质”来自曹植的诗,在陈十三看来是像冰一样的玉,再加上涂鸦中的“李”字,这个作品就是李冰冰。
他在涂鸦中使用了三种字体,“泽”字自由奔放,对应李冰冰在《生化危机》中的一袭红裙。“瑛瑶”精微锐利,对应李冰冰在《风声》里饰演的李宁玉。画面最中央的“洛”字,由陈十三将所有要素解体、重构、调度组合得来,象征李冰冰多向度的演员生涯。
他甚至用上了多层特殊涂料,让涂鸦在灯光下流光溢彩,这下压根不用陈十三多做解释,外行也能看得到暗处涂鸦的反光,以及画面中的冰块,具有厚度和逼真的肌理质感。
这幅《瑛瑶洛泽》背后的文化底蕴与技术含量,已经打破了不少观众对“街头涂鸦”以往的认知。但陈十三似乎有种特别的本领,他每创作出一幅新的涂鸦,都会让人被震撼到再次“哇哦”。
自从加入李冰冰这一队,擅长涂鸦的陈十三看似跟擅长国画的队友们画风格格不入,但在跟单浩翔合作组画《真相与谎言》时,陈十三愣是能用喷漆,在山水上涂鸦出颇具国风之美的仙鹤。
节目播出以后,#90后用喷漆画出水墨感仙鹤#一度冲上热搜,两人创新的合作不仅完美诠释了有关国画的“真相与谎言”,更有无数人被陈十三的涂鸦震惊,本人当时的心理活动be like:涂鸦原来还能这么玩?!
更别提在策展人来到画室团建时,陈十三只要求盯着李冰冰的眼睛看三秒,就在差点被她随手画废了的作品上,浓墨重彩一顿喷漆,让李冰冰的眼睛跃然纸上。
跟莫里加合作《我眼中的你》时,陈十三选择“用文人的方式来做涂鸦”,他尝试通过跨界来更贴近对方,不仅涂鸦出了猫头鹰、山水、星空,还在星空远景中放了两套传动装置,以指针的转动来模拟闪烁的星空。
他在节目中的每次创作都让人眼前一亮,同场画家曾经评论十三在“不断走出舒适区”,但在陈十三自己看来,他是每一次都做好了“止步于此”的准备,所以每一次都在拼尽全力,想要打破观众对涂鸦的刻板印象,也让大家看到涂鸦更多的可能性。
当我们问到他最大的遗憾时,陈十三带着点无奈笑道,“我没办法一直画下去呀”。中途退赛之后,十三对他“跟其他画家的合作还不够多”感到耿耿于怀,因为他还没有跟板绘方面的画家合作过,也没有把数字绘画应用到他的涂鸦中来。
这次录制节目的经历,也从某种程度上改变了陈十三的想法。社恐如他,从前习惯将自己隐于作品背后,而公开露面这件事,对于十三本来就是一种挑战。
他在录制过程中变得不再惧怕镜头,也尝试着“像个小白一样跟他们一起画”,更在与众多画家的接触中,试着为涂鸦注入不同的画种、元素。于陈十三而言,每次创新都是一种进步,他通过这个节目,让自己在原先的领域里变得更强。
是《会画少年的天空》启发了十三,如果他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让涂鸦这门“小众但很酷”的艺术被更多人看到,那么他愿意为此应对接下来可能发生的各种挑战。
就像陈十三来到节目的初衷一样,不少画家参加《会画少年的天空》,都是出于想要自己的画种被更多人看到和了解,进而打破大家和艺术之间的“壁垒”,也破除很多本不该有的偏见。
顾天予擅长用综合材料完成作品,尽管他使用了非遗玻璃制作,但仍然面临着“工艺品算不算艺术品”的争议,是陆蓉之奶奶在节目中鼓励他,“艺术为人人而艺术,工艺也是艺术”。
李欢从事的潮流艺术没少被质疑“迎合潮流文化”、“不是纯粹的艺术”,但在李欢自己看来,潮流艺术无关技法、材质、形式,它体现的是年轻的内核。而在陆奶奶眼中,潮流艺术反应的是一个社会的经济力、消费力与审美观。
节目中年龄最小的豫源,拥有原创个人IP芋圆仔,他的数字绘画风格清新可爱,也因此被吐槽为“像小孩子画的”、“太幼稚了”。但艺术本身就是多元、开放的,它不该有年龄限制,豫源画风中的温暖治愈,更让他在一众画家中显得颇具辨识度。
陆蓉之奶奶懂得“每位画家都渴望被看见”,所以她在节目中暖心鼓励过不少画家。而《会画少年的天空》作为国内第一档美学综艺,无疑为画家和观众双方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它既可以让更多画家展现自己的作品,也能激发更多观众对艺术的兴趣,甚至让无数像你我这样的普通人,都能在节目的熏陶下敢于发声,大胆表达自己对艺术的看法。这是非常敢为人先的尝试,具有相当重要的美育意义。
不过话又说回来,其实许多普通人对艺术的态度,与其说是“不解”,不如说是“胆怯”。至少斯文本人很少去逛画展的一大原因是,我怕自己看不懂,更不敢在人家的画前妄言,总之还没走到所谓的艺术门槛跟前,我就望而却步了。
也是《会画少年的天空》打破了我从前对艺术和画家的偏见,他们并不高高在上,而是真正的“艺术为人人”,每位画家都在通过作品讲述着自己的故事、传达着自己的态度。
牟林童的《呦呦鹿鸣》放弃了他擅长的人物画,改用动物鹿来体现中国传统的亲子关系。他在画面中加入的两只小白兔,是因为女儿跟他撒娇说“想要小兔子”,他遵守自己对女儿的承诺,也借此祝福大家兔年快乐。
于立洋的《筷乐》还原了他每次回到东北老家时,推开门最常见的一幕。那是一家人正在火炕上围坐着吃饺子,而画中形象最完整的是一个孩子。集家人目光与宠爱于一身的小朋友,既是儿时的于立洋,也是如今的他弟弟。
任刚的《桃夭》以《诗经·桃夭》为切入点,用诗词作画表白他相恋五年的女友,并喊话对方“希望能步入下一阶段”。这份刻在骨子里的浪漫令人动容,画面中流动的温馨与甜蜜,斯文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
所以说啊,当我们在凝视一幅画时,也是在凝视画家们的一段人生。即便是被不少人初见时评价为“看不懂”的涂鸦,对陈十三而言也有着特别的意义。他从初中时就开始接触涂鸦,时至今日,“它已经是我生活的一部分了”。
因为一路走来金光闪闪的履历,陈十三没少被别人夸“学霸”,但在他自己看来,“我不是多么优秀的人,我不喜欢循规蹈矩,不想做跟别人一样的事情”。涂鸦满足了他青春期的叛逆心,如今更成为他一种自由表达的方式。
画家们在作品中,传递自己的情绪、感受,把一段段人生经历化作笔触,挥洒在自己的画作之上。是《会画少年的天空》让更多普通的观众,拥有了与之靠近、互相了解的窗口。
眼下节目即将收官,我仍然记得莫里加说过的那句,“真正的艺术不会淘汰任何人”。
如今斯文对这句话有了更深的体会,在我看来,真正的艺术不仅不会淘汰风格多元的画家们,更不会将普通观众拒之门外。感谢《会画少年的天空》,让我们各自有幸,距离艺术更近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