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院里上映的这部印度片,看得人心中热气腾腾
本文作者:若湘
《女生规则》是一部印度电影,2016年9月在印度上映,2023年1月6日中国大陆上映。1月15日,我在上海难得一见的鹅毛大雪中偶然去看了这部电影。空荡荡几乎包场的电影院里,看的心中热气腾腾。
这是一部讲述几个女孩子受邀参加聚会,其中一个女孩差点被猥亵用酒瓶砸了其中一个男孩子而引发的故事。场景多么似曾相识,在电影院时我脑中就在想着2022年北方那座曾经因为地震而让人们记住名字的城市里发生的几乎同样的事情。
想起一个年轻勇敢的女孩子与著名主持人长达8年的诉讼,最终以败诉告终的事件。不知道何时,我们这里也能够拍一部这样令人深思,振聋发聩的电影。(我不能写带有城市名字和人名的文章,当然也很难期待我们能拥有这样的电影,我想这不是中国电影人的错。)
“Girls help girls。” 这部电影中几位女孩子的惺惺相惜,守望相助,勇敢和坚定,脆弱和坚强,都让人钦佩和震撼。
因为被酒瓶砸中的男人是政府官员的侄子,这个正当防卫的案子反过来,被抓走的是女孩子,罪名是故意伤害,谋杀未遂。从警察到酒店员工,随口就说这几个女孩子是妓女。“完美受害者”、“荡妇羞辱”这样的情节,电影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三位合租的年轻女孩,因为这件事,个人隐私毫无遮挡的被挖出来。从出生地,家庭,恋爱史,甚至性行为历史,都在法庭上一一交代。让人评头论足,成为街头巷尾茶余饭后的谈资,成为新闻的头版头条。
他们的家人,朋友,恋人,都被波及。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要被不停的泼污水,一切的一切,只因为她们是女孩。
电影借女孩们辩护律师之口,在法庭上说出的话,几度让我热泪盈眶。女性们承受生活的重担,生存的艰难,独立的艰辛。
同时还要时刻保持警惕,保持优雅,保持纯洁,不然一旦发生这样的事情,你就百口莫辩。你无意的一句话,开过的玩笑,酒后的失态,都有可能成为人群唾弃的理由。厌女情结在很多时候,触目惊心的存在着。
我摘几段律师在电影中的辩护发言,这些话,再读一遍,依然让人心碎。
“女孩绝对不能和男孩单独去任何地方,因为如果她那样做了,男孩们就会假定她是自愿的,可以随意碰触她。”
“女孩的微笑,会让男人产生错误的印象,女孩和男人说话时不能笑。即便她们有好消息,也应该板着脸来说。女孩子不该用手机,女孩子不该受教育,女孩子就该早点结婚。这样的言论,这样的行为,比比皆是。我的当事人喝了几杯酒,他一而再再而三的对她动手动脚,骚扰她。一个女孩,她还能怎么做呢?你们觉得她还能怎么做?这就是正当防卫。”
“我们一直都在朝错误的方向努力。我们应该拯救的是男孩,而不是女孩。因为如果我们拯救了我们的男孩,那我们的女孩也安全了。与其给女生制定规则,更应该改变男性!女性安全从来该解决的都是男性啊!”
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看到听到这些话时,我的胸腔非常憋闷,极其难受。我想每一个女孩,或多或少都会产生共鸣。在我们的成长经历中,几乎每个女孩都能说出几件不愿意提及,却让我们印象深刻的此类事件。
现在所谓的“大女主”爽剧大受欢迎,很多女性在这样的剧情中觉得女性扬眉吐气,大受鼓舞。可是反观现实,我在文章开头列举的几件事情,就发生在不久前,就在我们身边,让人如此窒息和无奈。
女性受到侵害,如果没有发展成强奸和被殴,仿佛就可以忽略不计。和著名主持人打官司的女孩子,花费8年最美好的青春时光,只为还原真相,只为公平正义,她没有等到。二审时,她站在风中讲了几分钟话,那风中飘扬的长发中夹杂的丝丝白发,让人触目惊心,悲从心来。当然尊重司法判决,因为猥亵的案件取证异常困难。
而这部电影,更加直观的让我们看到,真正站上法庭女孩子们维权过程的艰辛和痛苦。那些伤疤不停被揭开的屈辱;私生活被公之于众的羞赧;家庭、长相、身材、举止都要被评头论足的绝望。女性之路何其漫长,何其艰难。
要让根深蒂固的观念和习俗有所松动,需要更多女性的勇敢,更需要男性的自我审视和觉察。世界由两性组成,赋予每个性别的权利和义务本就该相等平和。身体构造不同,力量悬殊,但并没有天然的规则就该扣在女性头上。
深夜独自外出,喝酒蹦迪,讲笑话讲荤段子,不是男性天然的权利,女性也有这样的权利。要打破的应该是男性天然的傲慢,历史和环境赋予男性骨子里的优越感。而扣在女性头上的那些规则本就不该有!
用电影中最震撼我的一段话作为结尾吧:
“不” 它不只是一个词,也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它不需要阐明时间日期、特殊原因,也不需要任何进一步的解释,它的含义很明确,“不”的意思就是不。我的当事人说了“不”,法官大人,这些男生应该知道,“不”的意思就是拒绝。无论那个女孩是你刚认识的熟人,你的朋友,你的女朋友,即使她是性工作者,即使她是你自己的妻子,“不”的意思就是:不!当别人说了不,你就要停下。”
No means 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