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新教育这条路上,杨浦的她坚定走下去......
作为女教师,她们纯朴、坚定、执着又纯粹,争做于漪式的好老师,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热爱课堂。在于漪精神感召下,杨浦女教师拼搏进取、不断努力,为了杨浦学子的健康成长,无怨无悔地奉献青春。让我们一起走近五位杨浦优秀女教师的代表,了解她们的教育故事。
顾凌燕
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团委书记跨学科教研组组长
个人荣誉:上海市中青年教师教学评选研究课型一等奖、上海市教育系统三八红旗手、杨浦区第十三届百花杯教学比赛探究型、(研究型)课程一等奖、第五届杨浦区骨干教师
乘风破浪“她光芒”
一个学生就是一本丰富的书,走进学生们的世界,让顾凌燕感到无比富足。故事的开始应该回到2009年,顾凌燕第一次走进上理工附中的校门,依稀记得当时校本培训上,学校科技类社团的老师们正为大家分享自己的教育教学成果,那时候她就觉得学校科创氛围浓厚,科技特色鲜明。可能就是在那时,在她心里便埋下了走向科创、走向跨学科的这颗教育理想的种子。
2014年,顾凌燕开始独立担任OM教练,从最开始仰视其他优秀教师,到自己把控全局,她才开始体会到,原来带好社团这么不容易。“打比赛是一个艰辛的过程,任务的开放性迫使我们需要做很多尝试,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解题策略。比如如何设计小苏打的创造性使用,于是调配尝试不同浓度的酸,添加颜料增添色彩,最终真正做到美得‘冒泡’;再比如比赛长途运输的需要,我们经常需要把辛苦做的道具一次次完全拆解又重新组装……”
庆幸的是,学生的主动性在一轮轮打拼中被调动起来,能力越来越强,更重要的是他们还感受到不一样的拼搏的味道:冲进国赛的喜悦与自信,拿到全国冠军的振奋和激动,当然也有没登上世界领奖台的落寞和沮丧,但这样的过程让每个人更深刻理解“团队”“奋斗”“创新”等词汇的定义。
比赛期间,让顾凌燕深刻感受到和日常课堂完全不一样的感觉,24小时全程陪伴在孩子们身边的经历,让她再一次成长。“特别是这个过程还让我亲眼见识了全球教育的大不同,使我清楚地意识到学生学习不能只是在课堂坐着听课,要有‘亲历感’,老师要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动机,要让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方式应该更加丰富,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孩子们的思维方式、方法策略等等。”
2016年,学校开始创建特色高中,顾凌燕有幸参与学校工程特色课程的研发,形成了第一门课程《工程与创意》。作为短课程,它覆盖了学校全体学生,后来又以慕课的方式通过上海市高中生慕课平台的发布。
现在回想起,顾凌燕觉得当时正是于漪老师的话一直在指引着自己,“开发过程中我总会回想和学生共同经历比赛的点点滴滴,从而找到了课程的立足点。于是我大量搜集有趣的创意案例,从艺术家的创意作品到工程结构的设计逻辑,一一和学生共同讨论,给学生营造‘创意在身边’的感觉,让学生相信‘人人都有创造力’的课程理念。”。广泛的受众不断鞭策着顾凌燕要更好地上好每一节素养课,最后课例获得了上海市中青年教育教学成果的一等奖,获奖给了她莫大鼓舞,使其更加坚定在创新教育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
2019年,学校正式命名为上海市特色普通高中,亦是学校顶层设计趋于完善,工程素养培育体系逐渐丰富的过程。而顾凌燕又有了新任务:围绕学校的新起点新目标,根据课程架构继续开发选修课程,参与创建区级创新实验室,进一步设计和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等。特别是高中“双新”要求的进一步提出,让顾凌燕有了更明确的方向指引。
于是区级OMaker-Lab工程创新实验室在此期间建成,后又获得全国小平科技创新实验室认证,《指尖大工程》选修课程匹配着实验室建设完成了开发并投入使用,目前同学们反馈也很不错。针对高中生研究性学习需求,还形成了跨学科学习项目《工程模型的创意设计与研究》,一系列课例和研究成果都在学校课程架构下,在实践中不断累积、提升。
2023年,学校即将迎来特色发展的新阶段,回望来时路确实不易,但未来更可期。身处特色高中发展时期的顾凌燕更深感幸运,学校所给予的平台、空间、信任让她快速跟随学校一起成长起来。未来,顾凌燕希望自己教育教学越来越精进,继续为学校的特色发展多贡献一份力量,培养和成就更多创新型人才。
上一篇:买米、买面、买油时,认准这些字!1分钟挑到优质好产品
下一篇:出差途中不慎遗失背包,幸好有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