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周鸿祎:聚焦“数字安全”筑牢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底座
“爬坡过坎,关键是提振信心”。2022年12月15日至16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23年经济工作千头万绪,要从战略全局出发,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纲举目张做好工作。即日起,人民网《对话企业家》栏目推出“百家企业谈信心”特别策划,对话重点行业领域企业负责人,传递市场声音、提振发展信心、激励使命担当。
本期嘉宾:360集团创始人 周鸿祎
人民网:您认为党的二十大之后召开的首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传递出的一个最强信号是什么?
周鸿祎:此次会议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我注意到,这次会议反复提及两个高频词,“发展”和“信心”。这向市场释放出一个强烈的信号,2023年中国经济运行有望实现总体回升。
我认为,2023年中国经济一定会越来越好,民营经济一定会实现高质量发展,我所从事的产业也一定会迎来快速增长。
这个判断的底气,来自于过去十年党和国家领导人高瞻远瞩,深刻把握全球经济发展脉搏,先人一步将数字化上升为国家战略,成就了今天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当下,数字化已经成为国家和各行各业发展的主旋律,传统产业纷纷通过数字化转型寻求高质量发展,让中国成功抓住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机。
我相信,新的一年,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砥砺前行下,中国经济一定将逆势而上,实现安全、平稳、健康的发展。
人民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重申“两个毫不动摇”,您有何新感受?它将如何影响企业下一步的发展?
周鸿祎:在全球经济呈现高度不确定性,面临巨大挑战之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两个毫不动摇”,为努力前行的民营经济注入了强劲信心。
在“两个毫不动摇”的基本方略下,这十年中国营商环境有了很大改善,特别体现在国家对民营企业创新的支持上,和对专精特新企业的扶持上。很多企业在政策支持下获得了发展的资金和场景,繁荣的场景和市场又催生了新的需求和应用,为民营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创新空间。
以安全行业为例,这十年中国安全产业的发展扩大了不止十倍,已经进入快车道。作为一名民营科技企业的负责人,我深切地感受到国家对于民营企业发展的关心与支持。我相信,进入2023年,会有更多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出台,民营企业将迎来发展的黄金年代。
人民网:当前,“数字安全”领域面临哪些新机遇?360集团将有何新动作、新布局?
周鸿祎:新年伊始,我们看到两大趋势更加显著。一是数实融合趋势加速,传统产业都在通过数字化转型寻求高质量发展。二是安全成为中国数字化的底座,中国的网络安全行业也上升为“数字安全”。
基于这两大判断,未来360集团将继续聚焦“数字安全”,着力应对数字文明时代的新安全挑战。同时大力推动SaaS产业发展,助力实体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摆脱数字化转型困境。
第一,“看不见高级网络攻击”已经成为我国数字空间的卡脖子问题。360将持续构建以“看见”为核心的安全运营服务体系,筑牢“数字安全”屏障,护航数字经济发展。
第二,城市已经成为“数字安全”的主战场。360将继续创新城市“数字安全”建设模式,将过去传统安全惯用的“卖药”模式升级为“数字安全医院”,为城市和城市群打造“数字安全”能力体系。
第三,360将以服务为核心,持续为4000多万中小微企业提供“拎包入住”式的SaaS服务,降低实体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成本和门槛,真正做到“数字安全”时代“一个都不能少”。
人民网:经历世界变局加快演变、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国内经济下行等多重考验,民营企业获得了什么样的锻炼、积累了什么样的经验?您对未来企业发展有哪些新思考、新感悟?
周鸿祎:在新的历史机遇下,民营企业更应该主动将企业使命和国家战略保持一致,积极发挥经济创新中的主体作用,为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特别是科技企业,应当坚持科技报国理念,发挥“上山下海助小微”精神。“上山”是上科技高山,为了更好响应国家号召,发展国家急需的硬科技,勇当主角,攀登科技高峰;“下海”则是要积极投身产业数字化的蓝海,甘当配角,服务于政府、城市和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而在数字化转型中则要更加重视中小微群体,利用技术优势和生态优势助力中小微企业实现数字化的“共同富裕”。
我相信,民营企业特别是科技企业,只要坚持创新,坚定信心,与时俱进地根据国家发展和市场需要调整战略,就能做深产业链、做宽护城河,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人民网:对于民营企业未来发展,在政策支持、舆论支持、资金支持等方面,您有何建议?
周鸿祎:以安全行业为例,扎实铺就网络安全基石,筑牢“数字安全”屏障,是我国从网络大国迈向网络强国的关键,对此我有五点建议。
第一,加大顶层设计,建立分布式国家安全大脑。尤其在城市层面,打破“各自为政”的现状,将本地数据和全网数据做融合分析、集中研判,建立一体化作战平台,实现联防联控;第二,将建设行业“数字安全”体系纳入产业数字化的整体规划中,以能力导向代替合规导向,夯实数字化安全底座;第三,提高安全投入在数字化建设中的比例;第四,加大对数字化安全人才的税收优惠和政策扶持;第五,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数字安全”扶助力度。